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大兴

网络公开课堂:在提供劳务中受伤,如何主张权利?

本站发表时间:[2020-09-03] 来源:大兴区委政法委 作者:

  在劳动关系中,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劳企双方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而在劳务关系中,雇员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受伤或死亡,则可能需要雇主(接受劳务者)或者第三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此时,提供劳务者一般以“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期网络公开课堂特邀大兴法院红星法庭法官刘瑶,为大家讲解劳务用工中受伤的那些法律问题,希望能够提示劳务关系双方注意用工安全,帮助他们有效预防和化解纠纷,减少伤害的发生。

  劳务用工受伤维权案件特点

  1、提供劳务者诉讼能力较弱,维权困难

  受限于文化水平、法律素养、工作环境等原因,在受害情况发生时,提供劳务受害者往往不能及时保存证据,难以证明其受害时的具体情况。这就可能造成纠纷发生后,提供劳务者由于无法举证导致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2、赔偿主体难确定,维权周期长

  劳务关系双方一般并未签订书面合同,更多提供劳务者是经熟人介绍跟着某工头“出工”,去留随意性大,造成用工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纠纷发生时,提供劳务者往往难以确认索赔对象,导致同一受害事实反复起诉不同主体,维权周期较长。

  3、接受劳务者履行能力差,判决执行难

  劳务关系不同于劳动关系,提供劳务者无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接受劳务者也无法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分散用工风险,承担赔偿责任能力一般较为有限,造成此类案件上诉率高、上访率高、执行难等。

  提供劳务者可以向哪些人主张赔偿

  提供劳务者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伤,应当向接受劳务者主张赔偿。但如果提供劳务者是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第三人的原因遭受人身损害,提供劳务者此时拥有选择权,既可以普通侵权为由直接向第三人主张赔偿,也可以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为由向雇主主张赔偿。如果企业将业务发包给没有资质的个人,提供劳务者在向作为雇主的个人主张赔偿的同时,还可以要求具有相应用人资质的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法条链接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1条第一款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第11条第二款规定:“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各方如何认定责任比例

  提供劳务者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伤,一般认定接受劳务者存在主要过错。因为劳务过程中,为提供劳务者提供必需的安全保障,对施工现场尽到安全管理的义务,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是接受劳务者应尽的基本责任。提供劳务者因提供劳务受到损害,接受劳务者承担赔偿责任,该赔偿义务是针对提供劳务者因职业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劳动能力损失的补偿,不因提供劳务者的操作失误而免除。

  同时,提供劳务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本身应负有安全注意义务。如果提供劳务者自身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的,其自身应承担部分责任。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35条规定:提供劳务者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者能主张哪些赔偿

  一般而言,提供劳务者受伤后,可以请求赔偿其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提供劳务者因伤致残的,还可以主张其因增加生活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提供劳务者因伤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主张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以及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必要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提供劳务者因伤遭受精神损害的,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劳务双方应如何避免产生纠纷

  对提供劳务者而言

  首先,应提升自身劳动技能和安全保障意识,充分了解自身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在提供劳务前,了解雇主的姓名、身份等信息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尽量与雇主签订书面的劳务合同,将工作地点、劳务费支付方式等固定成书面证据,保留相关证件;最后,在意外发生后,积极搜集相关票据,如医疗发票、住院病案、护理费发票、交通费票据等,以便在诉讼中为相应损失提供证据证明。

  对接受劳务者而言

  在选人用人时要严格审查,保证提供劳务者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安全保障常识;规范用工,杜绝违法分包,避免由不符合资质的施工方承揽工程;配备安全设施设备,杜绝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