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了解到,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大兴法院积极开展顽瘴痼疾专项整治,集中推出1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举措,涉及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审判质效三大方面,着力解决群众的“急愁难盼”。
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大兴法院全面梳理了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立定办实事“任务书”。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组织多场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群众200余人次来院畅谈意见建议。依托“双报到”机制,大兴法院发动在职党员下沉一线,深入社区和镇村听民意、找差距。
工作中,大兴法院积极发挥夜间法庭的灵活性,加深“夜间+线上”的融合,最大程度将线下资源架构到线上,满足职住分离人群参与诉讼活动的特定需求,夜间法庭线上审判率超五成。此外,依托与工商银行合作搭建的“案款管理云平台”,疏通法院、银行、领款人三位一体的线上发还流程,1800余笔案款实现就近、安全领取。
大兴法院还加强了与区妇联、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的联系协作,成立“巾帼家事调解室”,在“一轴多翼”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框架下,坚持教育引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当判则判,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同时,会同区公安分局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站式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在区交通支队设立工作站点,确保调解协议当日达成、当日确认,促进266起道交纠纷源头化解。
在黄村法庭家事审判特色基础上,大兴法院设立了更加专业化的少年法庭,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民事案件的集约审理,并开展好延伸帮教、法治宣传等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咨询难、联系法官难等问题,大兴法院升级完善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将来电平均等候时间降至30秒以内。认真落实“接诉即答”“接单即办”便民机制,做到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力争反映事项办结率100%。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审理周期长、诉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大兴法院开展“审判质量年”系列活动,完善审判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审限扣除、程序转换等流程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类案检索统一裁判尺度,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兴法院案件审判质效持续提升。截止5月31日,共办结各类案件15805件,同比上升47.4%;法官人均结案160件,同比上升52.4%;平均审执天数51.72天,同比下降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