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为全面提升2020年度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效能,助力企业顺利复工复产,结合当前企业诉讼需求,近日,房山法院联合区房山司法局、房山律师协会举办了一场线上“京法巡回讲堂”活动,为近百名企业律师代表“云普法”,打出优化营商环境云上“组合拳”。
此次线上“京法巡回讲堂”活动,围绕企业律师代表疫情防控期间网上诉讼需求,针对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讲授内容包括北京云法庭、房山法院24小时诉讼材料自助收转柜、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等一系列便民诉讼服务举措。
培训会上,综合办公室技术组朱江超主讲了北京云法庭及 24小时自助材料双向收转柜。
北京云法庭是北京法院应用的网络庭审系统,通过互联网、云存储等现代科技,打破时空地域限制,使审判人员、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得以便利地参与网络庭审,可以不在法庭参与庭审。
疫情防控期间,房山法院通过云法庭审理案件500余件。 24小时自助材料双向收转柜是房山法院联合科技公司研发的一项智能设备,将智能诉讼材料交转设备应用到诉讼服务实践环节中。
当事人和法官均可以24小时自助投递诉讼材料,同时,收转柜对各环节的材料流转会进行全流程记录监控,避免材料丢失。自投入使用以来,当事人、法官通过设备存取材料累计2800余人次。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最新要求,一审民商事案件和首次执行案件均可通过网上立案完成,房山法院改变了以往“网上立案+邮寄”的立案方式。
立案庭法官助理郭珊珊介绍,当事人可以通过“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微信小程序“北京移动微法院”直接进行网上立案。
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完成网上操作,收到审核通过的短信后,就完成了立案,无需再到现场提交材料、核实身份,也无需邮寄纸质材料,大大节省了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立案“一步到位”。
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房山法院网上立案400余件。
立案庭法官助理王嘉详细介绍了北京法院微律师平台及电子送达的相关内容。
电子送达借助传真、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手段完成送达。北京法院目前适用的电子送达方式包括微信、电子邮箱、审判信息网、传真等方式。北京法院开发的“北京法院微律师”、“北京法院诉讼服务”等微信小程序均可进行送达。
2019年,房山法院电子送达工作成效明显,共进行电子送达15155次,其中邮箱送达7367次,微信送达948次,审判信息网送达6840次。
疫情防控期间,房山法院联合房山司法局、房山律师协会、辖区企业、辖区物业公司等多家单位,针对当事人存在的诉讼难题及法律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征集,并通过“京法巡回讲堂”“普法巴士”“小乐说法”等多种形式,为辖区百姓提供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司法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在提升审判质效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辖区营商环境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