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房山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大党建”引领作用,政法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疫情期间营商环境“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按下复工复产、春耕生产的“快进键”。
一、“隔空”办案,打造企业诉讼服务“组合拳”
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因复工复产所涉诉讼纠纷,确保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房山法院在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诉讼活动从“线下”搬到“线上”,确保疫情期间司法服务“不打烊”,主动探索“隔空”办案新模式,通过网上立案、云法庭、24小时诉讼材料自助收转柜、电子送达等一系列便民诉讼服务“组合拳”措施。为实现立案“一步到位”,创新发展“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微信小程序“北京移动微法院”直接进行网上立案。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完成网上操作,收到审核通过的短信后,就完成了立案。房山法院通过“云法庭”对400余宗案件进行了审理,“云法庭”借助互联网、云存储等现代科技,打破时空地域限制,使审判人员、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通过网络庭审,实现了“零距离”庭审。为达到“云法庭”与送达“无接触”诉讼衔接,实现“隔空”送达,房山法院与科技公司研发出24小时自助材料双向收转柜智能设备,分为当事人端和法官端双端设计。法官将智能诉讼材料交转设备应用到诉讼服务实践环节中,收转柜对各环节的材料流转进行全流程记录监控,并通过“北京法院微律师”“北京法院诉讼服务”等微信小程序进行送达。避免了人员密切接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拓宽了审判工作形式,提高了诉讼效率。
二、依法从严判处涉“疫”案件,助力春耕生产
针对各类危害疫情防控、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阻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行为,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执法司法部门“领头羊”作用,建立执法司法涉“疫”案件通报机制和会商研判机制,并组建了由公、检、法、司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涉“疫”案件专案组。期间,依法从严从快判处一起以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用器材(口罩)罪案件,判处被告3家公司人民币1.8万至80万不等的罚金,判处被告7人9个月至8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7千元至45万元不等的罚金。为依法平等保障有序复工复产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区委政法委及时制定《关于依法保障疫情防控阶段复工复产十条意见》和《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法律知识手册》。针对眼下正在开展的春耕生产工作,房山检察院及时向各执法司法部门印发《涉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关法律知识手册》,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以及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危害农业生产的违法行为。同时与区农业农村局、多元化调解中心合作,通过线上“检察官普法e课堂”方式,开展农业农村法律宣传20余课时,推动疫情“三农”有序发展。为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暖企护企”良好氛围,采取以案普法,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充分发挥“房山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平台作用,先后推出《战“疫”进行时丨复工复产!你需要防范这些求职陷阱!》等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30余篇。在助力春耕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实现了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
三、制定“硬核”措施,为企业送上暖心“大礼包”
为发挥司法局法律顾问、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以最大力度、最实举措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法律调解员调走矛盾、调顺民心、调出平安,积极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区各基层司法所积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加强做好“因疫受损”群体矛盾纠纷和排查化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源头预防、预警排查、制定预案、多元化解,并及时化解多起矛盾纠纷问题。为改善中小微企业法律维权环境,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区司法局成立24名资深专业律师组成的“房山区中小微企业律师法律服务团”,区律师协会会长任团长,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法律顾问、案件代理等为全区中微小企业提供公益性和特色化的优质服务。疫情期间,恒信、嘉诚公证处通过电话、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为服务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公证法律服务的同时,还为中小微企业开辟优先“绿色通道”,开通公证人员微信实现线上审查材料和无偿上门服务。截止目前公证接待咨询58人次、接待当事人41人次,办理公证93件,其中公证上门服务21次。为畅通诉讼服务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维护诉讼参与人、来访群众和干警身体健康。房山法院、房山检察院、区司法局、房山律师协会通过“京法巡回讲堂”“普法巴士”“小乐说法”“房检大讲堂”等多种形式为近百名企业律师代表开展“云普法”活动23场次,在提高审判质效的同时,更好地为复工复产提升了营商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