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北京市检察机关检察管理监督业务竞赛中,张益、刘菲、胡慧三名同志分别获评“检察管理监督业务标兵”“检察管理监督业务能手”称号。
获奖感言
第七检察部副主任、检察官 张益
“北京市检察机关检察管理监督业务标兵”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无论是房检大集体,还是七部小家庭,作为集体的一员,要充分利用和吸收这个集体的能量,积极向上。
一是真诚对待工作岗位,不辜负每一次磨练机会。在工作中,不挑肥拣瘦,不投机取巧,无论“大案小案”,都要以精品案的标准来办。在办案中遇到问题,翻书查资料认真研究,弄清答案时,案件办好了,知识学到了,扎实基本功,坚持岗位练兵,才能厚积薄发。二是见贤思齐,以榜样为旗帜,成就更好的自己。检察管理监督部先后培养出全国案件管理业务能手孔文思、房检榜样曾京山,以先进为标杆,对标对表学先进、自我鞭策赶先进、奋勇争先当先进,最终成就自己。三是用不屈的韧性和毅力,勇于向困难挑战。无论是家庭的羁绊,还是工作中的挑战,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会在困难中成长,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这才是最美的青春!
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刘菲
“北京市检察机关检察管理监督业务能手”
荣誉是属于集体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院党组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部门全体同仁的鼓励与帮助,更离不开兄弟部门的支援与辅导。
一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岗多责”练就了一身本事。比赛的内容都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平时将每份工作都做精做细,对于比赛必然有益。如在公诉工作期间精心办理好每一个“小案”,从事检察管理监督业务期间,处理好每一项事务性的工作,通过认真履行好每一项职责提升办案质效。二是凝心聚力,一荣俱荣。参加这次竞赛的准备时间很短暂,所以我们发挥团队优势,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收集复习资料,定期沟通交流疑点难点,通过研讨出真知,交流促提升。三是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我相信每一个参赛者应该一路走来都不容易,都克服了很多生活上或者工作上的困难。参赛不仅是知识累积的过程,更是品格锤炼的过程,通过比赛锤炼精干、坚强及乐观的品格。
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胡慧
“北京市检察机关检察管理监督业务能手”
成绩的背后,载满了集体和组织的心血,要心怀感恩,继续砥砺前行。
一是认真履职,岗位成才。先后在统计分析、流程监控、检委会办公室、信访接待、分案管理等岗位进行岗位训练。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是琐碎的,但要求却是精细的。将每一项小事做实做细,在岗位上成长成才,为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榜样为镜,向优秀看齐。不管是房检大家庭还是七部小家庭,身边有太多优秀的党员同志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带案下访,解决群众困难,他们不惧严寒酷暑,送法去基层,他们从检三十余载,长期耕耘在办案一线。他们对工作勤勤恳恳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奋斗向前。三是心怀感恩,砥砺前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院党组的高度重视。比赛前夕,第七检察部按照院党组要求,根据选手特点,帮助选手深入剖析,补足弱项短板发挥强项优势,大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知多一点
房山区检察院积极探索适合基层检察机关的教育培训模式,以“房检大讲堂”培训品牌为引领,搭建培训平台,激励内设部门立足本职,抓实队伍素能建设,促进培训精准化,深入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人才培养。第七检察部(检察管理监督部)建立“1+N”人才培养模式,“1”即突出专业,“N”即定期轮岗,青年干警轮流到控告、案件受理、流程监控、数据分析、案件评查等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通过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近年来,第七检察部(检察管理监督部)先后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北京市先进个人”“北京市检察机关业务标兵”“北京市检察机关业务能手”“房山区青年岗位能手”“房检榜样”等一批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