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房山区检察院聚焦“三端”,提升“三力”,进一步把诉源治理做深做实做细,积极引领社会法治意识提升,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前端”,由 “单打独斗”到“协同治理”, 提升多部门工作合力
01
与区医疗保障局衔接,共同守好人民群众“救命钱”。办案中发现,非法经营药品骗取医保基金的案件中普遍存在滥用医保卡、滥开药品的情况。房山区检察院主动向前延伸检察职能,总结梳理医保领域涉刑事案件特点,及时与区医疗保障局开展座谈。双方就进一步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等手段提高医保基金的监管水平、利用大数据梳理筛查违法犯罪线索并及时移送等方面达成共识。
02
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衔接,完善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双方会签《关于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大平台构建,完善涉及知识产权案件的诉源治理。探索尚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案件的行刑衔接路径,强化后续跟踪督促,推动案件快速进入诉讼程序,并就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召开跨部门联席会。
03
与区金融服务办公室衔接,共同护航区域金融安全。双方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信息共享机制,打通信息数据共享通道,形成防控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合力,提高区域金融产业风险意识,降低金融犯罪发生率。与区金融办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参与专家论证、公开听证等形式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专业意见。
聚焦“中端”,由“办理案件”到“案结事了政和”,提升检察公信力
01
以听证促公正赢公信。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对符合听证条件的案件开展公开听证,充分保障弱势一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加司法办案公开性和透明度,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实现案结事了政和。今年以来,房山区检察院办理的经济犯罪案件共召开公开听证9次。
02
以认罪认罚为抓手,引导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今年以来,房山区检察院积极开展释法说理,教育感化犯罪嫌疑人,引导其认罪认罚,经济犯罪案件认罪认罚率保持在95%以上,真正使犯罪嫌疑人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及其危害性,促进犯罪嫌疑人主动接受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03
深化“少捕慎诉慎押”工作理念,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在严惩犯罪的同时,注意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尽量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如办理庞某某非法经营案中,检察官及时掌握该公司具体情况,综合评判企业维持经营的实际需要及被告人到案后的认罪悔罪态度,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可捕可不捕的坚决不捕,确保取得打击犯罪与维护生产经营的平衡。
聚焦“末端”,由“专注案件”到“关注治理”, 提升检察工作引导力
01
避免就案办案,及时总结梳理类案,并向公安机关、案发单位反馈。针对刑民交叉案件较多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和合同诈骗类案件,向公安机关定期通报类案办理中存在的证据问题,制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类案件办案指引建议》,成为全区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重要参考。总结梳理2019年以来办理的涉某银行信用卡诈骗类案件19件19人,发现该银行在客户申领信用卡的资质审核等方面存在漏洞,主动与其取得联系,开展座谈,引导被害单位通过民事途径解决民事纠纷。
02
积极制发检察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办案中,注重分析案发成因,深挖诉源治理线索,根治区域治理难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房山区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8件,有效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03
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检察服务e站平台优势。依托检察服务e站平台,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立体化铺开普法宣传。其中,联合北京基金小镇投资者教育基地推出投资者保护系列课程,总点击量逾20.4万;开展解读《处非条例》专题普法讲座,在中国财富网、微博、新华网等20余个平台直播,近3万观众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