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民办实事 | 房山法院发布《白皮书》助力辖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随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人民法院参与基层治理职能凸显。近年来,房山法院河北人民法庭在河北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积极参与辖区基层治理,取得良好效果。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更好地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日,房山法院与河北镇政府开展助力辖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流活动。
房山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佟淑,行政庭庭长陈秀清,河北人民法庭庭长王俊伟,行政庭法官助理安然,河北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孟阳前往河北镇参加交流活动。河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言飞,党委副书记杨晓,副镇长张健参加座谈会。
河北人民法庭创新与基层乡镇政府联动方式,以“白皮书”形式为辖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活动中,房山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佟淑与河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言飞交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河北人民法庭助力辖区(河北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梳理2018-2020年度河北人民法庭受理涉河北镇案件情况,总结矛盾纠纷显著特点,就辖区矛盾纠纷焦点进行法律分析、预测评估并作出提示。
“同时,《白皮书》还提出‘府院协调’‘诉源治理’等建议,我们将努力通过强化府院协调机制、拓宽“无诉讼村”朋友圈、深挖诉前调解工作潜力等具体举措,创造基层治理共建新局面,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做实做精。”河北人民法庭庭长王俊伟详细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据了解,河北人民法庭2018-2020年度受理涉河北镇各类民事案件367件,结案271件。受理案件中,矛盾纠纷主要集中于婚姻家庭类纠纷、排除妨害纠纷、农村建房纠纷等传统民事纠纷。审结案件中,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62件,其中,人民调解员参与化解105件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辖区山区乡村特点,河北人民法庭创建“无诉讼村”试点工作,结合乡村自治,依托基层调解,强化司法引导,推动基层法治与德治建设。通过诉源治理,河北人民法庭收案量逐年下降,2021年上半年收案量较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前的2018年上半年下降了24%。
活动中,房山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陈秀清着重介绍了房山区涉拆违行政案件审理情况,针对涉农、涉土地行政纠纷风险点作出提示。
法官助理安然为河北镇干部授课,从涉农、涉土地行政纠纷风险点展开,就“认识设施农业用地特殊法律地位”“设施农业用地上建设的查处职权及调查认定”等六方面展开详细讲解。
河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言飞高度评价行政庭调研、授课以及河北人民法庭《白皮书》。
吕言飞表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白皮书”是房山法院落实人民法院“三个便于”“三个面向”“三个服务”的重要体现。希望镇政府与房山法院继续强化联动机制,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创建纠纷化解“河北经验”,为河北镇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保障。
房山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佟淑表示,房山法院将持续强化与基层乡镇政府的联动,合力开创基层治理共建新局面,共同探索具有山区乡村特点的、可复制推广的基层治理模式,以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