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房山

辛崇增:乡村法治道路上的追梦人

本站发表时间:[2021-11-16] 来源:北京房山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辛崇增是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

  臂膀宽厚 剑眉星目

  穿上法袍有些不怒自威

  笑起来却透露着一股子憨厚朴实

  他说

  乡村烟火气

  就是我心中的“诗与远方”

  这不

  这位山东汉子入选了

  北京高院举办的

  “群众在我心中?为民榜样”评选活动

  欢迎大家为他投票支持

  投票方式

  下载“快手”APP

  搜索“为民榜样”

  点击进入“为民榜样”评选活动

  搜索16号辛崇增

  每人每天都可以投30票

  投票截止到11月17日哟

  继续往下看,了解辛法官~

  来到房山法院十二年,辛崇增一直珍惜法官这份职业,也始终对审判工作饱含无限热爱,他始终在最基层、最前线磨砺成长,用行动书写着一名年轻法官坚守法治信仰、坚持司法为民的使命担当。

  我必须当一名好法官,为老百姓着想,好好审案子。

  ——辛崇增

  辛崇增是房山法院有名的“急先锋”,工作上最注重效率,经常加班加点,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办案时间审理好每一个案件。

  2017年,辛崇增被委以重任,开启了他的速裁法官生涯。在这个岗位的三年里,他克服种种困难,共计结案6200余件。

  虽然速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节奏快、压力大,但面对挑战的辛崇增斗志满满。

  他一边从团队管理创新入手,建立起速裁团队与驻庭调解员团队调裁一体化办案模式,这个模式将审判力量与调解资源深度整合,最大程度地释放了办案效能。

  另一边他努力提升工作密度,无论严寒酷暑,他不是急行在送达路上,就是在勘验现场,数十万公里的办案里程,记载着他的辛劳与付出。

  左边是哪几个村?右边那条路可以最快到当事人家里?辛崇增的脑子里似乎有一张“活地图”,清晰细致地记录着乡村里的万千路线。

  在辛崇增看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他的追求和使命。

  他承办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王大娘,曾因其他事件有过极端行为。

  为了真正帮助到王大娘,辛崇增每次都会耐心细心地向老人辨法析理、跟唠嗑一样的聊法律,在那段时间,这一情景成了庭里的一道风景线。

  为了案件的公正处理,他多次外出调查取证,王大娘家到法庭的路,他不知往返了多少个来回,其中的辛苦和付出,王大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人家握着他的手,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凭你这个人,我信你”。案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永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民家庭出身的辛崇增深知对于老百姓而言打官司是一件多么重大而又艰辛的事情,辛崇增曾说:“老百姓教给我的道理,是做人要淳朴善良,做事要脚踏实地,我必须当一名好法官,多和他们说几句让老百姓更明白,多跑几趟老百姓家里让他们更方便,为老百姓着想,好好审案子。”

  我们要坚持做到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辛崇增

  辛崇增是一个爱思考,善归纳的人,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步调解法,即通过观察双方当事人言行(望)、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闻)、询问查证案件事实(问)、寻找调解切入点(切),依法优质高效调解案件。

  在他审理的三起涉辖区重点工程石夏路建设的房屋买卖纠纷案件中,他积极应用“四步调解法”,圆满解决了“骨头案件”,得到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当时,案件双方当事人对抗非常激烈,而案件结果可能影响到重点工程建设进程。

  接到案件后,辛崇增及时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案件审理困难的原因,耐心听取当事人的心声,疏解其抗拒情绪。

  一个月十余次谈话,每次谈话三个多小时,难的不是每次语重心长后的口干舌燥,难的是几个当事人情绪的反复和家属的不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灵活运用四步调解法以及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辛崇增最终平复了三位被告的对抗情绪。

  当事人情绪稳定后,他及时安排评估进行调解,三个骨头案被他硬生生地“啃下来”了,三起案件的原被告在友好的氛围中达成调解,涉案标的近五百万元的三起案件居然当庭履行了。

  三名被告还送来锦旗盛赞辛崇增是“诉讼调解的大师、构建和谐的楷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司法是否公正直接关涉人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从来没有小案子,每一个案子背后都是老百姓家里“天大的事”,作为一名法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用心办好每一个案子,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辛崇增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我是共产党员,这种时候咱们就必须站出来、冲在前!”

  ——辛崇增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辛崇增第一时间向院机关党委递交了请战书。

  春寒料峭之时,他请战到房山区阎村镇小十三里村村口一线防控值守;盛夏蝉鸣之夜,他利用休息时间参与社区防疫执勤。

  测温、登记、检查证件等值守工作,他一丝不苟;宣讲防控要求,讲解防控政策,他不厌其烦。

  在值守中,辛崇增曾遇到一位情绪激动,拒不配合检查备案的返京女士,他耐心地向她做政策解释,安抚其情绪,并联络居委会说明相关情况。

  最终妥善安置该女士进行居家隔离,化解了潜在的疫情风险,而此时,距辛崇增执勤离岗时间已过去两个小时。

  就这样,辛崇增奔波于下沉的村口、社区的检查岗、“云法庭”、“线上课堂”中,为全力以赴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助理称辛法官忙得像个陀螺,四点一线转个不停,辛崇增憨厚一笑:“其他同志更辛苦,我就是做了我能做的。我是共产党员,这种时候咱们就必须站出来、冲在前!”

  工作十三年,辛崇增一直将“热爱”作为自己的标签,因为热爱,他无数次沐浴在月色中的房山法院,只为斟酌一句判词,理清一段事实。

  因为热爱,他始终细致耐心地倾听每一名当事人的请求、诉说,甚至是痛哭或怒火。

  因为热爱,他始终用专业、理性的态度,用执着和真心守护着公平正义。

  辛崇增是一名基层法院平凡的法官,也是一位审判一线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的行为质朴无华,但他却用日复一日的热爱和坚持,坚守着对于法律最初的信仰,用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共产党员身份的坚守,铸造着对公平正义的无限追求!


[供稿单位:房山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