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房山区办理了一起
以老年人为主要投资人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被告人李某某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案情回顾
奶粉店吸引老年客户
2013年,小李夫妇白手起家,来到北京市房山区注册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租了店面,主要经营蜂胶产品和羊奶粉制品,客户以老年人为主。
经过几年的经营,小李夫妇拥有了众多稳定老年消费群体,深得老年顾客的信任。小李夫妇的奶粉店也越干越大,收入不菲,于是夫妻二人商量着扩大经营规模,再开一家分店。
旅游项目吸收存款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夫妇从朋友处得知关于“旅游存款”的项目,这似乎让小李夫妇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们琢磨着也做一个“旅游存款”的项目。
说干就干,小李夫妇制作了计划书、PPT,还拟制了一份“旅游存款”协议书。做完这些之后,小李夫妇给自己的业务员开了会,让大家把这个项目推出去,并承诺给予5%的提成。
推介会大肆宣扬
为了顺利推出自己的“旅游存款”项目,小李夫妇在某山庄召开了推介会,让业务员把自己的优质客户邀请过来。推介会上,小李夫妇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旅游存款”项目,声称有高达15%的增值率,仅在推介会当天就吸收了60万元的“旅游存款”。
小李夫妇与这些常来买羊奶粉的老年顾客签订了合同,然而,在这份让老年人认为安全可靠的合同上,小李夫妇却没有签自己的真实姓名,甚至在平常交往过程中,小李夫妇都没有使用真实姓名。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所谓的“旅游存款”也没有真正用在旅游上,而是被小李夫妇用来新开了一家分店,但这家店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小李夫妇将吸收的存款用于开新店,本以为这些“旅游存款”作为启动资金可以让事业更上一层楼,可不知不觉几十万元就打了水漂。同时,小李夫妇每个月还要给予高额的存款利息。
为了防止资金链断裂,小李夫妇只能继续吸引客户投资。于是,他们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虚构的“农科院科研项目”的投资项目,收益率(月率)高达20%,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
之前存款到期的老人,经小李夫妇劝说便决定改投这个农科院的科研项目。殊不知,这所谓的“农科院科研项目”完全是小李夫妇虚构的。
此外,小李夫妇还以“阳光计划”等名义吸引老年人投资。
事发后销声匿迹
小李夫妇通过“旅游存款”、“农科院科研”等项目,共计吸引了70余名投资人500余万元的投资款,造成实际损失300余万元,在案70余名投资人中有68人系老年人。这些投资款被小李夫妇用于扩大经营以及购买车辆等。
眼看着投资项目到期无法归还本金,小李夫妇便离开北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特别提醒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朋友一定要选择正规合法的投资渠道进行投资,在高额回报面前保持警惕,在嘘寒问暖面前保持清醒,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多因为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加之行为人对老年人嘘寒问暖,获取信任,让老年人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年轻人一定要常回家看看,与长辈常联系,向父母耐心讲解防骗防诈知识,亦如小时父母轻摇蒲扇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