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坚持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的能力水平为着力点,全面落实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努力为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优质高效、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
四线并行,搭建立体化诉服渠道
2018年8月,丰台区法院以大服务、大平台、大辐射为理念,改扩建了近两千平方米的立案诉服大楼,全面升级4大模块20个功能区18个窗口62项服务,建成登记立案、诉调对接、案件流转、诉讼事务4大效能中心,集约提供除庭审之外的诉讼和非诉讼事务服务,最大化满足当事人和法官双向需求。
登记立案中心编织纠纷“过滤网”,将各类纠纷按繁简缓急,有序导入适宜化解渠道。诉调对接中心设置纠纷“缓冲带”,对外紧密对接区域矛盾纠纷化解,对内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案件流转中心建立解纷“快车道”,从案件出发,尽一切可能剥离法官担负的审判辅助工作。诉讼事务中心安装纠纷“减压阀”,集中办理各类多元服务事项,解决群众“找法官难”“找案件难”“找咨询难”等痼疾。
4大效能中心的一体化运行,实现了立案、调解、案件查询、材料收转、鉴定等诸多诉讼事务一站通办;网上登记立案中心、诉讼事务中心及诉调对接中心同步并行,实现了诉讼事务一网通办;12368人工语音服务平台全天候在线提供联系法官、案件查询、诉讼咨询、投诉举报等业务,实现了诉讼事务一号通办。
“一轴多翼”,构建三层级多元解纷平台
近年来,丰台区法院立足社会治理新需求,总结“人民调解进立案庭”9年经验,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积极构建以诉调对接中心为“轴”,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社会多元调解力量为“翼”的“一轴多翼”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逐步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式优先、法院诉讼程序在后的良性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层层递减、基层化解。
丰台区法院统筹优化“立案+速裁+诉服”大前端,以调解前置程序为核心,将调解员直接编入速裁审判团队,建立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及调解员组成的多种调解速裁团队,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
该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民调解员,先后编发《人民调解工作指南》《要素式调解指南》《优秀调解成果汇编》等3套教材,初步形成了品牌引领、择优选聘、试岗适用、同步培训、建章立制、党建融合的“六位一体”人民调解员培育模式。通过不断努力,2019年上半年,丰台区法院通过“多元调解+速裁”合力化解全院63.1%的民商事案件,还培养出数位北京法院十佳特邀调解员、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丰台区法院与区司法局、区律协签订合作协议,从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千余名律师中择优选聘,打造律师调解精英队伍。该院还以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为枢纽,实现了商事案件从立案窗口到诉调对接中心再到行业调解组织的无缝衔接,使纠纷得以快速化解。根据辖区内纠纷类型特点,建立道路交通、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专业化调解室,以调解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推手,破解特定类型纠纷诉前化解难题。
目前,丰台区法院已形成集30个调解组织、27名专业调解员、65名律师调解员为一体的纠纷多元化解大平台。
2018年3月,丰台区法院主动融入诉源治理机制建设,积极创新“点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该院在辖区内解纷需求较多的地方设立“巡回司法确认点”“7日调解工作站”等,对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的纠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或指导、协助基层调解组织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建立矛盾排查、联合调解、跟踪回访的零距离调处机制。
目前,按照“点站布局多元参与,线上线下联动覆盖”的总体要求,该院主动下沉调解力量。一年来,依托“点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已化解2800余件纠纷,95%案件即时履行,司法确认案件163件,即时对接95件。
多点介入,创新集约化事务管理
张先生是一家信贷公司的法律顾问。由于公司案件量大,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返各家法院。近段时间以来,张先生明显感觉到,在丰台区法院办理业务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在这里的诉讼服务中心很多环节可以自助办理,提交案件材料还能放在‘云柜’中,原来需要去河北、天津立的案子现在也可以直接跨域立案了,加之网上办理、查询也越来越方便,需要排队业务越来越少,真是少跑腿、少误工、少花钱,方便又高效。”
依托新落成的案件流转中心,丰台区法院通过车间式运行、流水线操作的方式为法官量身定制诉讼服务组合式套餐。通过6类44名外包服务人员的多点全面介入,将影响诉讼进程和审判效率的电子卷宗随案生成、鉴定评估委托、上诉案件移转、归档整卷等审判事务性工作集约处理。各节点根据法官指令随时“揽件”、限期“派件”、跟踪“收件”、准时“回件”,解决了法官80%以上的审判辅助性事务。
丰台区法院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入诉讼风险评估机、自助诉状生成机等智能化设备,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引、诉讼辅助类服务;智能法官语音信箱、智能文件交接柜等信息交换设备,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科技助力,发挥信息化服务效能
人民调解员老刘从诉调对接中心拿回当天法官委托调解的卷宗后,第一件事不是打电话联系当事人,而是打开手机小程序,逐一扫描案卷上附加的二维码。
据老刘介绍,以前案子来了自己手工登记,手里有多少在调解的、是不是调完退给法官都凭记忆。现在通过扫码,手里有多少案子一目了然,要到调解期限的案子还有提醒,退回案件时法官再扫一次,不用手工销案,方便了许多。而该院一直致力于推广在线调解ODR平台,更是为当事人提供了线上纠纷解决类服务。
该院的诉前调解案件跟踪平台,对调解卷宗实行二维码跟踪管理,做到逐案登记、全程留痕、动态管理。为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该院引入密柜、“睿法官”、自动生成档案等智能系统,卷宗材料集约扫描后统一存入密柜。调解员和承办法官在需要材料时,可通过智能研判功能查阅电子卷宗,并在线下达服务指令。
此外,该院还探索研发审执保全一体化平台,各节点紧密衔接信息共享,以“智审、智执、智服、智管”提升智慧审判效率,以“当场办、自助办、网上办、就近办”提升智慧诉讼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