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发店、健身房、餐饮店等众多商家,纷纷打出各种预付卡消费模式,让人眼花缭乱。这种消费模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捆绑”着令人担忧的风险。是“馅饼”还是“陷阱”?如何提高理性消费意识,防止各种骗局?我们一起去丰台区东高地和云岗司法所现场,看看他们教大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吧。
东高地开展律师进社区预付式消费法律宣传活动
理发店办卡、健身房办卡,钱花了服务还没享受完,店关了,老板跑了。面对这些预付式消费,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如何规避风险呢?近日,东高地司法所和慧海天合的律师一起,开展了律师进社区--防范预付式消费法律宣传系列活动。
在东高地南里社区和角一社区,针对前来咨询的群众,李律师在解答法律问题的同时,还向大家重点介绍了预付式消费常见的陷阱。
预付式消费主要表现为老年人保健品免费试用及赠送、健身房办卡、虚假广告、网络诈骗等形式,购买预付式消费后,如商家不能履行承诺,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可以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还可以选择走司法途径。如果受骗人数众多,也采用集体诉讼的方式,大家一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进行法律咨询的群众纷纷表示,通过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受益匪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还学到了更多作为消费者的法律维权方式,自我保护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云岗司法所开展预付性消费知识宣传讲座
为配合整治预付性消费活动,2019年11月18日,云岗司法所在翠园社区举办消费维权知识讲座,并向社区居民发放消费维权宣传资料。
讲座中,社区干部讲解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与居民日常消费密切相关内容,结合2019年发生的几件典型侵权案例,就预付性消费、金融理财服务、老年人保健品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居民作了提示。
在互动过程中,针对老年人消费者提出的问题,授课人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提醒:
一是对预付式消费要保持理性,不要为了礼品或便宜而盲目充值,防止商家携款潜逃;
二是面对各类保健品营销要科学理性看待,在做出购买决定前要与子女商量;
三是日常消费时要主动索要保存相关凭证资料;
四是发现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向家人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本次消费维权知识讲座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60余位社区居民到现场参加了讲座,发放消费维权宣传资料100多份,解答法律咨询20余人次,增强了大家理性消费的意识,防止各种新型骗局,营造和谐、法治、幸福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