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丰台

群众有需求 我们有回应

本站发表时间:[2020-08-17] 来源:丰台区委政法委 作者:

  丰台法院立案、诉服接待场所恢复开放后,在坚守防疫责任的同时,立案庭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采取有效便民惠民措施,彰显接待人性化,拉近了法官与老百姓的距离。

  面对面,人性接待显担当

  史先生是一名聋哑人,疫情期间借给朋友8万元,到期后朋友久拖未还,收不回钱自己生活也陷入困境,思量再三他想到法院来告状。

  “我要立案”,史先生写在纸上递给导诉人员,导诉员询问他是否携带起诉材料时,他拿出了厚厚一摞纸,“起诉书呢?”导诉员写下来递过去,看到这行字,史先生有些愣住,“什么起诉书?我没有这个东西”,“没有的话那可能没法立案”,看到导诉写下这行字,史先生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将手中的一摞纸逐一用力拍在桌子上,手指不停比划,导诉员一时间弄不清楚他的意图,“您别激动,有什么写在纸上,我看不懂您的手势。”

  正在门口维持秩序的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张英婷看到这一情形后,立刻联系了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宗先凤接待了史先生。通过比比划划和手机打字交流,宗先凤很快缕清了史先生起诉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并确定了丰台法院拥有管辖权。

  鉴于史先生的现状,调解员宗先凤主动为他代书了起诉书,逐字逐句确认后,指导史先生进行了签字确认。

  拿着起诉书,史先生来到立案窗口递交了起诉材料,“案子已经立上了,不要着急,回去安心准备好后续开庭的事情吧。”立案窗口干警张龙在核对材料并登记录入系统后,写下这句话递出了窗口,办完业务,看到窗口服务评价器,史先生反复按着“非常满意”的按钮。

  手把手,网上立案真便民

  早上一开门,一起群体性纠纷的十几个原告就都围上了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苏洁,一番询问后得知,他们都是在一个小区广场舞群里认识的。疫情期间,囤消毒液和口罩成为了各家各户的刚需。突然间,群里有人表示有门路可以弄到口罩和消毒液,基于舞友身份的信任,加上被告在群内发了身份证做保证,大家纷纷在群里转账购买。可付款许久就是不见发货,要求退款未果后大家便第一时间结伴来法院立案。

  苏洁发现他们情况基本一致,相关立案材料都保存在手机里,于是她开始手把手教大家网上立案,从注册到上传材料,苏洁一个个指导,立上案,苏洁告诉大家开庭和送达文书也可以在线进行,不用再奔波法院。“以往这十几个原告分别取号排队,材料还需要都打印出来,一晃都得花费半天时间,但现在通过网上立案,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申请。”苏洁说,“虽然现场立案已经恢复,但是网上立案的便捷是实实在在的!”对这次立案经历的快速便捷,当事人临走时也深有感触。

  心连心,司法确认化纷争

  烈日炎炎下,陈先生手抱一个男孩和一个拄拐的女人来到法院门口,见到正在导诉的张英婷,他说:“我要立案,有人欠了我钱还不上了”。“您准备材料了吗?我先看一下。”经了解得知,拄拐的女人姓李,陈先生和她是邻居,李女士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邻居们见她一个人辛苦,就时常帮衬下,这次之所以起诉,源于陈先生在社区医院看病时,偶遇李女士着急给孩子看病却没带够钱,便解囊相助了2000元。但此后多次催要,李女士却以疫情期间没有工作为由推脱,最后干脆说就是还不上了,陈先生这才带着李女士和她的儿子一同来到了法院。

  见多了原被告双方的剑拔弩张,看着眼前如此和睦的原被告,吃惊之余,张英婷联系调解员进行现场诉前调解。经过调解,陈先生表示考虑李女士的实际情况适当延缓还款时间,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但拿到调解协议后,陈先生又坚决要求对协议司法确认,觉得事有蹊跷,张英婷便询问起他是否另有隐情。

  陈先生说,邻里们最近发现李女士怠于工作,仅靠“举债度日”担心她这样下去终会害了自己和孩子。于是这才“起诉”,想通过打官司让李女士感受司法的权威,重新振作起来努力生活。

  张英婷一边暗暗赞许陈先生和邻里们的良苦用心,一边随即开庭对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庭后,张英婷向李女士释明文书的法律效力,更鼓励她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要做“失信人”。“感谢您,法官,这些话我都记住了,我一定努力工作按时还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丰台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工作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大对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努力提供便捷、温情的司法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