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梯装得好啊,以后可不愁出门喽!”
在丰台区建欣苑三里7号楼一单元,一部崭新的升降电梯正耸立在老旧的居民楼内,楼道里时不时传出居民们一阵又一阵爽朗的笑声。在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党建协商会的牵头指引下,建欣苑三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顺利完成,正是这件“小事儿”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金桂飘香传佳音 安装工作终启动
前阵子,建欣苑三里7号楼一单元的居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喜讯:一单元安装的电梯进入了验收报备的收尾工作。
回忆起电梯的加装过程,居民代表李大爷(化名)对小编说:“岁数大了,腿脚不好了,上下楼就发憷,除了必须下楼,一般能不出去就不出去,这电梯一装好,随时能下楼遛弯,太方便了。”李大爷笑言,“感谢”是他们这些居民这段时间以来,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他们一要感谢好的惠民政策;二要感谢社区的党建引领,积极协商;三要感谢邻居的体谅和支持。
据了解,建欣苑三里7号楼一单元居住的居民大多是年逾六七十岁的老人,腿脚不方便,每天上下楼成了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楼内居住的大多数居民期盼能够安装电梯。了解到群众的这一诉求后,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建欣苑东区社区为此多次召开协商会议,帮助楼内居民促成安装电梯事宜。
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在7号楼一单元楼内居民一致同意下,社区与电梯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启动了加装电梯申报程序,并于2020年7月开始施工。
计划遇阻难推进 党建协商破难题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在刚开始推进的过程中,加装电梯计划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建欣苑东区社区副主任诸伟国说,7号楼东侧和北侧此前都是绿地。考虑到乘坐电梯的多为上了年岁的老人,且会使用到包括代步车、轮椅、手推车在内的装备。社区联系物业商议后决定将7号楼东侧和北侧部分绿地进行硬化,开辟出一条道路,方便楼内老人日常出行。
但是,2019年刚刚购房,并于疫情后开始装修准备搬至楼内的一户居民,对原有的加装方案提出了异议,该户居民担心自家窗外绿地硬化后产生的噪声及隐私泄露等问题,向社区和物业提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不同意电梯加装工程继续施工。
为了化解居民的异议,建欣苑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吴宪萍和社区副主任诸伟国先后5次召开党建协商会,力图在降低噪声、保护隐私与方便老人乘坐电梯间找到平衡点。在最初的商议过程中,他们曾考虑以电梯一层大门为起点,一路向西对道路进行硬化。虽然这样做可以解决居民提出的降低噪声、保护隐私问题,但会对楼内其他单元的底层住户产生同样的影响,当时参加党建协商会的居民和物业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为此,电梯公司提议,在电梯大门正对的小区围栏处增设一个出入口,并对沿途道路进行硬化,这样做可以减少影响与方便通行间达到平衡。
然而,小区物业对新增一处出入口而顾虑重重,在党建协商会上提出,新开一处出口对小区卫生、治安乃至疫情防控都会带来新的影响,这些因素必须考虑在内。
新思路带来新突破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何在尽可能满足各方的合理诉求的同时还能为楼内老人出行提供方便并尽快推动加装电梯工程落地?”在与各方居民及物业进行充分沟通后,建欣苑东区社区党委书记吴宪萍和社区副主任诸伟国多次找到电梯施工方负责人商讨方案,并就方案及时和居民、物业召开党建协商会沟通、协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社区党委的积极引领、协调下,最终大家一致同意,由施工方完善“在小区外墙开设新出入口”这一计划,并通过在出入口处增设电子门禁、硬化沿途道路并在道路两侧增设金属围栏的方式,确保该出入口专口专用,仅供楼内居民通行。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加装电梯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建欣苑东区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协商会化解前期困难和矛盾的做法,为化解矛盾纠纷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意义尤为重大。党建协商议事活动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极大地促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动社区民主自治,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努力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