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丰台

戎装换警服 有事儿找天雷

本站发表时间:[2023-08-1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近日,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民警傅天雷在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复转军人宣讲报告会上的演讲,让在场所有人印象深刻。
  傅天雷,男,39岁,中共党员,曾服役于中部战区,现任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社区民警,兼任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玉林里社区党委副书记。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榜样·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当选北京市公安局2020“北京榜样·最美警察”。
  作为2023“北京榜样·最美退役军人”的代表之一,傅天雷还做客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节目。“有事儿,找天雷”,短短6个字是他许下的承诺,更是百姓对他的信任。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
  傅天雷2002年9月参军入伍,15年的军旅生涯里,他曾每天晚上趁着大家休息,一个人在漆黑的操场上闷头跑步,提升身体素质;在后勤直属仓库工作时,带着战士们手搬肩扛装甲车零部件,肩头的分量和从那上面传出来的机油味至今令他记忆犹新;作为后勤处长,他还曾带领战士们在昌平南口那个交通不便的营院里“开荒”,开辟出了可以自给自足的菜园子和赏心悦目的小花坛……
  是部队的磨练,培养了傅天雷勇于担当、敢于碰硬、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2017年年底,傅天雷脱下军装,毅然选择加入了首都公安队伍,从一名雷厉风行、保家卫国的军人转变为一名守护辖区百姓平安的社区民警。
  “我能干好人民警察这份工作吗?”傅天雷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一个问号。在派出所,傅天雷发现社区工作虽然大多是日常的琐事,但要想把工作做好,也总会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那些未知令他的内心充满了忐忑,但焦虑过后,傅天雷没有望而却步,他虚心请教所里优秀同事的经验做法,询问街道管理人员社区的情况,开始从一点一滴了解社区的大事小情。
  社区里的“熟脸儿”
  刚到社区时,面对辖区的居民和群众,傅天雷不知道如何去沟通和交流,也不知道怎么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因此好多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为此,他给自己总结了“四个最短”工作法:最短时间熟悉社区,最短时间让群众熟悉,最短时间摸清不稳定因素,最短时间为解决问题开好头。
  从那以后,傅天雷一头扎进辖区,开启了“刷存在感”的疯狂工作模式,“得先把自己宣传出去,让居民们都知道社区来了一个新片警”。傅天雷亲自设计并制作了印有防范提示的宣传海报,张贴在每栋楼的门口;兜里时刻揣着附带自己照片和电话的“定制”名片,没事就在社区的犄角旮旯转悠,碰见一位居民就递上一张,还趁机和居民们聊聊家常。
  很快,傅天雷就成了社区的“熟脸儿”,走在路上,跟他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居民们但凡遇到困难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总会是“傅警官”。傅天雷说:“因为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大家有事才会想到找我。”
  傅天雷所负责的玉林里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共有居民80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据了将近四分之一。在平时与老人的交流和接触中,傅天雷深深感到,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陪伴,于是他不仅在老人们生病时帮助联系医院,还经常顺道买些蔬果和生活用品,定期去探望那些独居老人。
  为了提高居民尤其是老人们的防范意识,傅天雷还组建了居民微信群,不时推送防范诈骗提示,还在小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诈宣传活动。久而久之,在老人们心里,就把傅天雷当作自己的孩子,而辖区的群众,也对他无比的信任和依赖。
  “傅警官”也是“副书记”
  2019年,北京市公安局创新推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傅天雷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的社区民警。从“傅警官”到“副书记”的转变,傅天雷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傅天雷说:“组织赋予我这个新身份,就是让我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社区的事,就是我的事。”
  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对于傅天雷来说,从来就不是说说而已。在玉林里社区,曾经有一条泥土路,每当雨季来临,这条土路就会泥泞不堪。傅天雷积极与社区协调对接,主动找到相关单位进行预算设计,经过多次沟通、一条长90米、宽1.2米的透水砖路在雨季来临前修成了!“现在每天看到大家从这条路上走过,我特别有成就感!我时常想,这条路不仅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更走进了百姓的心里,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对未来的期盼!”
  前几天,北京发布暴雨警报,傅天雷早早就来到辖区防汛的重点部位,排查安全隐患,入户走访居住在地势低洼地区的居民,提示大家在雨天一定要注意防汛、防电安全,并帮助居民清理过道上堆积的杂物,全力做好应急准备。
  暴雨期间,傅天雷更是时时奔走在辖区各处,由于雨下得太大,哪怕是穿着雨衣,傅天雷的全身也都被雨水打湿了,雨靴里满是泥水,但是他来不及换。有居民看他这个样子,心疼他,他却说:“需要关照的居民还很多,我得挨家去看看,要不然我不放心!”
  微光,照亮玉林里
  傅天雷发现,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要把辖区的力量都发动起来,为此,他针对辖区的实际情况,依托社区党委倡导发起了“微光行动”志愿服务。
  在他的动员下,佑安医院、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纷纷加入进来。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微光行动中,20家单位成为了志愿服务的成员单位,还有来自23个国家的50多名国际留学生。
  社区有一户困难家庭王阿姨,80多岁了,身体不好,还要照顾自己60多岁患有脑瘫的儿子,母子俩相依为命,王阿姨时常给傅天雷打电话,倾诉内心的苦楚,傅天雷便定期带领微光团队的成员们来到王阿姨家中,给老人带来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主动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上门提供服务。“当看到王阿姨的儿子,努力想要说什么却说不出来、只能双手合拢向我们表示感谢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微光团队成立以来,走访慰问残疾人、困难老党员、鳏寡孤独家庭等80多户,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系列慰问、无偿献血宣传、志愿巡河护河等活动,如今的微光团队已成为右安门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军营到警营,身上的制服变了颜色,但傅天雷骨子里,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忠诚与担当。今年,已经是傅天雷从事社区民警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但他的热情,始终没有一丝一毫的消退,他依然走在建设自己心中“理想社区”的路上,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辖区群众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安心。
  “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