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行人过街安全性,按照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行人过街信号灯排查工作统一部署,海淀交通支队党委高度重视,紧扣群众交通出行需求,立足科技管理创新机制,通过“盯信访、重排查、促优化、发合力”专项工作模式,积极开展行人过街信号配时安全性专项优化工作,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和道路交通和谐运转。
首先,紧盯信访,紧跟民意
针对市民来信来访、舆情动态、122反映,海淀交通支队高度重视,从2019年以来264件科技类信访中分类梳理汇总,建立行人过街信号配时专题信息数据台账,并按照群众反映频率、重点敏感区域和领导关注度等关键字设定排查治理优先等级。今年以来,共梳理出56处行人过街信访,其中包括北太平庄街道文慧桥下丁字路口、旱河路与田村路十字路口两处重点信访,现已协调相关单位跟进调整,解决因信号配时因素造成的行人过街难题,确保信号优化工作紧跟民意热点。
其次,精心组织,全面排查
一是成立了由主管支队领导为组长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安全性专项优化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工,强化责任,统一推进工作落地见效。二是依托海淀区视频巡检和路长制实地踏勘务实机制,开展全区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排查工作,确保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三是坚持边查边治原则,针对排查出的行人信号安全隐患及时与相关产权单位和管养部门沟通,迅速组织优化和治理。截止目前,共排查出47处行人过街信号灯配时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二次行人过街或增加过街时长进行优化。
最后,突出重点,逐一优化
一是依据行人过街信号配时专题信息数据台账优先等级,确定配时优化处置顺序,实现分类分级管理,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兼顾。二是坚持诊断开方原则,与信号配时专家及时沟通学习,制定每一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实现“一路口一方案”,做到个性优化,精准有效。三是建立行人过街信号配时安全性“信访接待、排查、优化、评价”长效工作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