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统一部署,深化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依托“所、站、室”三级警务平台,有效汇聚各方面力量,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同属地街镇、居(村)委会完成“双对接”,派出所所长与街镇一把手,社区警务队队长、社区民警与居(村)委会主任实现100%对接,同心协力抓好社区防控。
有问题找民警 他就是我们的“定心丸”
社区是个家,居民们都是亲人。疫情期间,有的群众不免情绪焦躁,社区矛盾纠纷很容易产生。为此,社区民警在开展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坚持有温度的工作,不但要管理,还要纾解居民们的心理压力,给大家带来了战“疫”必胜的信心。
今年57岁的张磊是万寿寺派出所社区民警,他感觉到疫情发生以来,居民们的心情变得沉郁。张磊深知疫情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阻击战,除了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外,他还用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和温暖着居民们。“这是您要的菜,过几天就没事了,保重身体啊。”防疫期间,张磊和居委会一起,为居民们找到了供应卫生日用品的渠道,他一有空就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替老人们运送蔬菜等生活必须品,大冷天里常常忙得满头是汗,他说“社区里老人多,赶上疫情出来不方便,也不安全,我帮大家多做点是应该的。”
83岁的社区志愿服务者毛大爷,评价张磊说:“张警官的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疫情发生后,总能看见他在小区里转,那天有个居民着急出门口罩不小心掉地上了,张警官看到后,就把自己备用的新口罩给了他。晚上10点过后,张警官还会到居委会问有什么困难要解决,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老公安的作风,就是真心为民。”
海淀派出所社区民警李亚鑫,从春节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到现在一直守在社区,24小时跟社区群众在一起。他说:“疫情就是警情,这个时候,警察不能躲更不能退。更何况,我还是社区的副书记,见到我,大家都安心!”
李亚鑫管辖的阳春新纪元社区由枫树园、橡树园和新纪元三个小区组成,人口将近5000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各种信息开始传播,一时间社区的居民不辨真伪人心惶惶,纷纷打电话追问北京疫情的发展情况。在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严、深、细、实的基础上,他把自创的“老李嘚啵嘚”平安课堂搬到了网上,通过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通过电话和微信为群众答疑解惑,安抚了大家焦虑的情绪。
同时,他依托社区微信群发布倡议书,充分号召全体社区党员在社区防疫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李亚鑫自豪的说:“真没想到,倡议书的效果非常好!党员群众都积极响应,最让人感动的是许多耄耋之年的老党员老同志也积极加入了志愿者,大家的情绪基本稳定了下来。”尽管疫情防控战役还没有结束,但家人的关爱聚成了家的力量。
双榆树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刚,也是白塔庵党组织社区民警副书记。最近他被中关村街道白塔庵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辛雨“表白”了:从大年初一开始,他的身影就成了居委会的常客。我们社区有9个院落、13栋楼、8个防疫值守点,人员捉襟见肘,幸好李警官带领警务团队承担起值守任务。
不愧是民警副书记,敢下军令状,特别能战斗。明确时间,在能保证人员休息的情况下制定值班表。落实责任,登记、测温、发放出入证,确保每人应登尽登。让我们能有一点喘息的时间,扛起这一场持久战。李刚说,疫情过后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最真实的表达。
党支部的女书记 社区里的“暖心人”
“‘女汉子’,早!”在文龙二里小区的疫情防控岗,大家习惯这样和西三旗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木香打招呼,居委会主任、保安员、“双报到”党员、志愿者忙而有序,居民们间隔1。5米,测体温、验出入证、刷门禁……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眼角都流露着盈盈暖意。尽管转任社区民警才1年4个月,但王木香能准确叫上每名社区工作者的姓名,清楚各个楼层人口底数,掌握所有出租房屋情况。腊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一,王木香更是用3天的时间就了解清楚了小区人员情况,谁哪天要回京,她不仅说的清楚,台账也是一目了然。
在龙文二里小区门口,一名快递小哥把口罩拉到鼻子下面,面对王木香的善意提醒,小伙子怨气冲冲,非常抵触。王木香不气不恼,“你看你每天送快递这么辛苦,也是勇敢的工作者,不容易啊。你每天接触那么多人,戴好口罩不仅是保护别人,更是保护自己啊,赶上国家这么大的事,咱们都要尽一份力是不”“小伙子,你口罩也脏了,我给你换个新的,赶紧戴上,一定保护好自己。”快递小哥换上口罩,眼里充满了感激。2月10日,中介公司催促金女士搬离房屋,“现在这个情况,您让她搬哪去呀?”王木香赶紧前去调解,听到王木香这样问,中介经理也是一肚子委屈,“王警官,我们也有难处……”“这点你放心,我不仅是社区民警,还是社区党支部的副书记,你的顾虑我来协调,我给你们做担保,但金女士的事,还是等疫情过了再搬吧。”得知中介允许缓期搬离的消息,金女士激动地给王木香打去电话:“无论以后我搬到哪儿,都会记住您的好,您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
王木香曾经是名军人,12年的部队生活淬炼了她坚定的红色信仰,她常常谈到“警察不分男女,只要人民有需要,我就必须冲上去。”社会复工的前一天,她走遍辖区所有商铺,逐一检查防控落实。“如果有客人发烧,你知道怎么处理吗?“具体说说?”大家都熟悉王木香,她做事雷厉风行,说话掷地有声。
今年春节,王木香远在外地年迈的父母想来北京团聚的约定只能延期了。在电话里,父亲听出了女儿的愧疚。他说,“你好好工作,别担心我们,我这身体好着呢,等疫情过了就和你妈看你去,你自己注意身体。”父亲劝慰着、嘱咐着。“爸,你放心吧,我这好着呢,一会儿就能睡了。”匆匆挂了电话,王木香认真整理好警服,带领社区巡逻队继续着夜色中的平安守护。
清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张琨工作的地方是清河街道上园社区,战疫打响后,张琨顾不上家中年幼的儿子,成了社区抗疫的主心骨。不论是敲门、登记还是日常工作,她总是笑呵呵的,好像精神百倍的样子。张琨的任务就是对接好社区居委会,共同完成防疫工作。最近,居委会主任沈攀峰腰病发作走不了路,已经在单位睡了三天了,为了不耽误工作,张琨骑着电动摩托车,带着沈攀峰在社区里开展巡查,困难和辛苦没有难倒两位“女干将”,反而将她们抗疫的心变得更坚定了。
我们社区有一只爷爷奶奶劝导队
小南庄新区社区是万柳地区出名的老旧小区“大杂院”,四成居民是租户,接近一半居民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同时,两个物业公司管理,4个出入口要负责看控,人手严重不足,防疫压力巨大。面对困难,海淀派出所社区民警沙学东迅速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整合物业,将两个物业公司统筹管理,不仅迅速将小区三个进出口封闭,而且通过人员重新编组,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全面消毒;第二步配合居委会,全面了解居民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心中有数;第三步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提出“我是党员我带头”,带动72名社区党员和报到党员,编组开展卫生检查、行为劝导、心理疏解和社区看护工作。通过这“三步走”,“大杂院”不仅筑起了防“疫”铜墙铁壁,而且秩序井然,大家都对这个32岁的小沙书记竖起了大拇指。“有事儿找小沙书记商量”“听小沙书记的没错”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
“以前吵两句嘴,大家不当回事,现在影响特别不好”。细心的小沙书记发现后,又把做好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放在了心上。谁说话最有影响力,大家又信服呢?当然是爷爷奶奶。小沙书记发挥自己嘴甜的优势,打电话一位一位的邀请,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70多岁,最小61,最大83岁的奶奶劝导队。奶奶劝导队采取分散作业和集中劝导的方式开展工作,早、中、晚按时段固定在社区门口监督进入小区人员量体温、作登记。遇到发生争执的情况,随叫随到。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爷爷奶奶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而且极大的缓和了居民的焦躁情绪。“这个小沙书记真有一套”社区居民都冲他比起了大拇指。
在海淀分局这样的社区民警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冲锋在抗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执着和坚守践行着警察的誓言。他们也会害怕,也想回家,但他们“疫”无反顾的离家,只是为了护佑我们共同的那个家。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
疫情还未结束,战斗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