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海淀

“两队一室”改革 派出所里的案件“监理”

本站发表时间:[2020-05-0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3月31日,海淀公安举办了2020年第一期红叶论坛,论坛上6名讲述者分别分享了执法办案的相关经验,其中有从事法制工作的民警、有从事经侦工作的民警,而来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薛文振,是讲述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以“案管组民警”身份出场的他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研读相关政策,推进案管组建设

  2012年参加工作后,薛文振一直在双榆树派出所从事打击办案工作,几年的打击工作让他对办案流程、法律法规都十分熟悉。“薛哥,这个案子应该怎么定性呢?”所里年轻的民警遇到案子上的“疑难杂症”都喜欢请教他,因为从他这里总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一旦办起案来,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为了更准确的把握各类案件,他还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以后,他加入综合指挥室,而多年打击办案经历让他在案管工作方面得心应手。

  ““案管组工作很细、很杂,综合指挥室刚组建案管组,各种规范、制度都要建立……”刚刚成为“案管组民警”之后,薛文振心里有不小压力,因为这些工作大家都没干过,他心里总有些不踏实。为了尽快熟悉岗位,他与案管组同事们一块认真研读分局相关规范要求。“一遍不够,我们就多读几遍,直到读透了为止。” 结合派出所实际工作,他与同事们一块谋划着、思忖着,试着找出更适合派出所工作的制度、机制。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研究讨论,他们先后研究制定了双榆树派出所执法监督类方案、制度及流程性文件,并搭建了所内执法监督和管理制度体系,真正做到案管监督工作和监督成果落地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实现执法监督模式由粗线型向精细型转变奠定了制度基础。

  开展答题式管理,精确发现问题

  “日通报、周小结……”,薛文振每样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在实际工作中,他定期总结发现本所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建立了相关考评办法,制定了《案管组每日工作流程》。

  “22个常规动作”“7个特殊动作”,在他的安排下,案管组民警每日按照流程中的顺序、步骤、内容,标准,有条不紊地完成警情监督、案件审核、案卷保管等职能,同时还制作了相关电子台账。

  “周期性督促、提示、总结……”这些看起来机械的动作实际上十分复杂,而且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薛文振说。

  “我们采用的是一种‘答题式’管理方法,通过流程制作的台账类似一份“试题”,其中包含需要监督的各项内容和要素,以“答题”的方式填写“试题”中的内容,从而达到发现问题的目标。” 这样就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通报、第一时间整改,薛文振介绍到,通过这种方法,案管组已经及时发现整改了很多执法办案问题。

  定期开展培训,当好所内“教员”

  “这种问题出现第二次了,我们得总结讲一下!”为了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薛文振常常会归纳问题原因、确定问题人员、剖析问题发生过程,然后通过空中课堂、微课堂、点对点面对面培训及PPT演示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通过这种典型案例的讲解,使民警的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升。 

  “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每天都有新问题、新要求,都需要我们掌握,只有加强学习,大家的执法才能越来越规范,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我们的初衷。”薛文振说,“我们案管组自己也是经常内部培训、剖析不足,结合不足和问题点优化流程和问题要点,这样工作才能不断完善。” 

  发挥案管组优势,做好执法服务

  “您放心,我把您的问题反映给社区民警,一定尽快给您解决……” 有一次薛文振针对一起邻里扰民事件开展电话回访时,在电话里听出了对方情绪还是有些气愤,他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了社区民警,最终社区民警与居委会相关人员通过进一步工作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电话回访的过程很必要,不仅可以进一步甄别警情是否符合受立案条件,还可以及时了解报警人的潜在需求,更好的服务大家”薛文振说。这几年的案管组工作,他帮助解决了很多群众需求。

  去年的时候,薛文振在开展案管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起安装燃气诈骗的警情,经常开展警情回访分析的他对此十分敏感,他觉得这可能不是一起孤立的诈骗案件,于是进行了相关串并分析,最终串并了多起案件,为案件后期侦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要通过规范执法、促进公平公正,力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觉到公平和正义。”这是薛文振给自己提的要求。

  海淀分局像薛文振这样的“案管组民警”还有很多,他们不断强化执法源头管理和过程监督,切实将问题隐患发现在早、预警在先、处置在小,不断提升派出所执法规范化水平。

  海淀分局自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全局全警牢固树立“改革”理念,大胆开拓、创新发展,立足基层单位办案需求,推进办案全流程规范化,全力以赴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供稿单位:海淀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