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天天和白领们打交道什么感觉?那当然是感觉自己也是个年轻人!”今年44岁的郑德海乐呵呵地说。2003年从武警转业到西北旺派出所从事治安打击工作,2012年调配到上地派出所成为上地3街到5街的“管家人”,一干就是8年,从此开始了与辖区写字楼里的公司和白领打交道的日常生活。从橄榄绿到平安蓝身上的制服在变,可是对待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始终不变。
大号“鸡毛信”站岗 霸气!
上地地区寸土寸金,社区民警郑德海现在管理的辖区内一共有18座大厦!虽然居民不到70人,但各种中小型企业集中、白领密集,上班时间内有2万余上班族在社区“驻扎”。春节刚过就有三千余人已经开启了办公模式。
为了更好的复工复产,也为了捂住大家的“钱袋子”,分局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鸡毛信”的宣传。郑德海深知自己一人势单力薄,如何能快速将防电诈“鸡毛信”发到每一家公司成了摆在郑德海眼前的第一道关卡。辖区内的嘉华大厦作为辖区占地面积大户,由6栋楼组成,各类公司共400余家,员工数量也占到了社区流动人口的近一半,高峰时能够到达近万人,虽然受疫情影响仅有三千余人值守岗位,但仍然是一个“不可能独自完成”的任务。
于是,借助社区警务团队与大厦物业联合开展反诈骗宣传成了不二之选,充分利用物业人手足的特点只用了一天就将电信诈骗“鸡毛信”送到了所有公司内。同时,还与大厦的物业取得联系,在大厦主要出入口制作了高达1米8的大号“鸡毛信”等宣传海报,每天只要进入大厦一眼就能看到,每到休息时间海报前总是有人在阅读。
有一天,郑德海就接到辖区一公司员工李女士的咨询电话,说自己遇到了可疑情况请民警帮忙判断一下。原来李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某医保中心的电话,说李女士存在骗保行为,必须在4点半前进行处理,否则就会从联名银行卡内扣除款项并冻结其医保卡。此时李女士的同事正好经过感觉情况比较可疑就让她拨打社区民警的电话咨询一下。
郑德海通过李女士的叙述,确定了这是典型的骗子冒充医保工作人员进行诈骗。“骗子就是给你限定时间,让你着急、不能独立思考!”经过民警的劝导,李女士恍然大悟,庆幸自己没有被骗!
线上PK防电诈 给力!
郑德海深知在与电信网络诈骗的这场战斗中“信息与沟通”不可或缺。建立“信息传递网”成了摆在郑德海面前的第二道关卡。逐个公司走访与每家公司的老总、董事长、行政经理取得联系,并以嘉华大厦6栋办公楼为基础建立了6个微信群,将各楼各家公司纳入其中。一方面,方便大家上报每天的复工人数,给白领们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方便给大家在群中发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并在群中提示公司员工们通过线上答题的形式学习防诈知识。“充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每个群里只要有那么几个带头的,大家的积极性就都被带动起来了!” 郑德海说道,“我这的特点就是白领、年轻人多都愿意通过手机答题提高自己的防电诈知识水平。全区的社区防电诈PK赛我们上地派出所战队排名第一!”
上周,郑德海就接到辖区一公司行政人员小楚的电话,怀疑自己掉进了骗子的陷阱。原来是小楚收到了一封“董事长”的邮件,邮件里“董事长”称,为了方便要求小楚沟通建立一个QQ群,“董事长”加到了群里并要求小楚将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也拉进群里。下午“董事长”要求从公司账户往一个账户里退回98万元保证金,等他开完会款项再从个人账户补回公司账户。
上周,郑德海就接到辖区一公司行政人员小楚的电话,怀疑自己掉进了骗子的陷阱。原来是小楚收到了一封“董事长”的邮件,邮件里“董事长”称,为了方便要求小楚沟通建立一个QQ群,“董事长”加到了群里并要求小楚将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也拉进群里。下午“董事长”要求从公司账户往一个账户里退回98万元保证金,等他开完会款项再从个人账户补回公司账户。
“遇到类似情况,识别出了诈骗分子的手段,白领们就更加愿意多多参加防诈骗答题,学习更多的防诈知识。也会向家里人进行宣传。” 郑德海这一天有时候电话都没停的时候,“但是我高兴。我多说两句,给他们分析明白了总比他们被骗了强!”相比去年同期每周都有电信诈骗案件发生,今年在辖区电信诈骗案件已经几近绝迹,变成了“稀罕物”! 郑德海高兴的说道:“我的目标就是让电信诈骗案件在辖区‘灭绝了’!”
检查安防设施、调解纠纷、处置警情面对复工复产郑德海的日常工作也毫不放松。铃~~~“身份证丢了?嗯,嗯。现在直接去派出所补办就可以!有什么问题再给我打电话!”郑德海就像一个大家长管着社区里的2万余名小白领们,遇到什么困难找他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