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淀公安聚焦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在社区警务改革中精准划分网格,安排社区民警逐一对应网格,逐人划定“责任田”,做到社区有格、格中有警、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以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为主线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地生根,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改革实践,警务工作全面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群众安全感在近几年连续排名城六区前列的基础上,2020年三个季度排名全市第一,第四季度位居城六区第一、全市第二。
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随着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社区民警从“下社区”变为“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扎根社区服务群众、耕耘基础,真正做到将警力放到群众身边、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把问题解决在群众身边。
双榆树派出所民警张天勇每天都在社区开展日常工作,更便捷地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也能快速发现问题隐患,进行整改。近日,张天勇在与辖区李大爷聊天时,了解到他所遇到的困难,帮助圆满解决。原来李大爷楼上最近住进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对方每天都深夜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动静还不小,李大爷因为年纪大睡得比较轻,经常被吵醒。得知这个情况后,张天勇很是上心,主动帮助他与楼上小伙子进行多次沟通协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成功化解这一邻里纠纷,赢得了双方一致认可。
社区民警不光要聆听群众所需,还要主动发现群众之难。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不少辖区居民都采用网上购物方式购买生活必需品,曙光派出所社区民警杨星在工作中发现,基于防控需要购买物品都要求统一存放在小区门口快递架上,群众领取较多物品时会十分不便。为了让群众方便到最后一公里,杨星主动协调辖区超市提供了一批购物车,供群众免费使用。有需要的群众签字就能领取使用,十分便捷,同时他还协调物业保安,在社区巡逻时将使用后的购物车及时收回。这一简单的举动,令不少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主动宣传 创新做法 强化群众防骗意识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剧本”更换之快、种类花样之多让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骗子的圈套。为了提高辖区群众的防范意识,广大社区民警开动脑筋,创新宣传形式,宣传效果日趋凸显。
马连洼派出所社区民警曹一可就是其中一员,随着复工复产的进程逐渐加快,不少犯罪分子将目标锁定在了企业职工身上。曹一可所管辖的中关村软件园就接连发生几起电信诈骗案件,其中一家企业会计遭遇“冒充老板”骗局险些上当受骗。为了提高园区这些“90后”的防骗意识,曹一可专门梳理分析员工们接到的案件类型,带领员工自导自演了一出模拟短剧。短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不错反响,员工们对这种新颖形式很感兴趣,防骗意识有了明显进步。
不光是公司中的白领们,学校里的莘莘学子也是犯罪分子的目标,恩济庄派出所社区民警侯腾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针对学生群体,他仔细梳理常见骗术类型,制作授课课件,专门到学校讲堂为师生们讲解电信诈骗起源,并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在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指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预防方法,提示同学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识骗防骗。此次课程过后,多名师生因此避免了上当受骗。
联合发力 惩戒犯罪 提现破案守护平安
社区民警在社区耕耘,与群众打交道是常事,交谈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获取有用线索,核实真伪后便会转递打击办案队,默契配合联合发力,更好地惩戒犯罪。
清河派出所学府树家园社区民警金宁经常会在辖区开展隐患排查。一次,金宁在检查消防隐患时,辖区一家单位的负责人跟他反映,自己单位可能遭遇了盗窃,有三部平板电脑不见了。随后金宁立刻开展工作,很快就发现了重大线索,通过查看公司公共视频,确定该人特貌特征后,金宁将线索立即转递给派出所打击办案队,办案队民警通过进一步工作,迅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杨某,并成功追回了事主被盗物品,为事主挽回了损失。
恩济庄派出所社区民警宋东升也是如此,一有时间他的身影就出现在辖区各单位,某次在辖区写字楼检查时,宋东升发现一家收藏品公司十分奇怪,公司每天都会接待不少老年人。宋东升怀疑该公司很有可能在从事诈骗勾当,便暗中向几位从公司离开的老人了解情况,最终断定这个公司是一个以拍卖老物件为由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随即他便将这个线索转递给了打击办案队,最终成功将这个诈骗团伙一网打尽。
“包干到片”“精耕细作”收获累累硕果。下一步海淀分局将继续深化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让社区民警全身心“融”入社区,用切实行动温暖周围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社区服务,以每一块“责任田”的小平安,确保全区的“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