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海淀

走群众路线 做人民法官

本站发表时间:[2021-04-30] 来源:海淀政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海淀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王志勇法官说,他很喜欢这句话。在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中,他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回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学好党的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也是为了让我们以历史为镜鉴,照亮未来,更要用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党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的历史篇章!”

  至今他仍记得,2020年11月24日,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情景。那一天,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王志勇被授予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王志勇处理信访“骨头”案件1000余件,接访上万人次,踏遍近30个省级行政区的170多个市县,行程20余万公里。回想这些年走过的山山水水,访过的百姓乡亲,王志勇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学会了悲悯与感恩,学会了在“渡己”中“渡人”。“奋斗的过程是艰苦的,奋斗的过程更是幸福的。”

  一堂公园里的普法课

  “抗疫情不畏艰险为百姓排忧解难”,2020年4月8日,王志勇收到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这些都来自汪先生,一位年过六旬、身体残疾的当事人。

  事情起因于一场申诉信访案件。汪先生不服数年前法院就其继父遗产继承出具的民事调解书,认为法院在处理遗产时只将母亲和弟弟列为继承人,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王志勇经审查发现,汪先生并不属于继承人的范围。

  在向汪先生解释法律规定时,汪先生又提出,自己手中有一份父亲生前写下的遗嘱,写明将部分房产遗赠给他,有3位邻居作为见证人。

  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王志勇来到位于海淀区香山的涉案房屋所在地。为避免人员聚集,他将其中2位见证人分别约到附近的小公园里谈话,询问汪先生继父订立遗嘱时的具体情形。由于另一位见证人已87岁高龄且瘫痪在床,王志勇便来到其家中组织谈话,做好笔录。经比对,3位见证人反映的情况一致。

  考虑到汪先生文化程度不高,王志勇在一周之内,再次来到香山小公园。他将相关法律条文整理打印出来带给汪先生,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通过举例子、打比方,耐心解释汪先生的困惑,并告诉他主张权利的正确司法程序。经过反复沟通和交流,汪先生终于明白了该如何主张权利。

  “云”上的温暖

  如果你问王志勇2020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一定会回答疫情影响了他外出走访。

  在王志勇看来,由于信访和救助案件的特殊性,大多时候他不能端坐在法庭中央,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脚上溅满泥点子,身上沾满泥土味,才是他的工作常态。创立“一二三四多”的信访工作机制,深入田间地头、坊间炕头办理案件,被中央政法委称作“降访十八掌”,引得全国各地竞相学习,也为他赢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被“困”住了。

  2019年,王志勇分别接到了80岁高龄的毛女士和60岁的李先生的司法救助申请。在2019年的11月和2020年1月,王志勇分别来到两人的家里实地了解情况,并按照规定办理救助手续。

  2020年2月,救助金到账,王志勇却无法按照约定为两位申请人送去。“特殊时期对于普通人来讲尚且不便,可想而知困难群众面对的难处,他们可能更需要经济上的支持。”王志勇决定,这笔救助金的发放不能等。“海淀法院开庭、调解等很多工作都在线上进行,司法救助也应该加入‘智慧战疫’当中。”

  “地”上走访“云”上宣,“网”上救助“心”上暖。2月20日,王志勇在空荡的法庭中,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见到了躺在床上的两位申请人,并为他们送去了16万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

  “云救助”为司法救助工作开创了新的路径,但疫情形势缓解之后,王志勇又开始了他的奔波之旅…… 


[供稿单位:海淀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