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海淀

【我为群众办实事】海淀区法院建立“三三三”工作机制

本站发表时间:[2021-06-03] 来源:海淀政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海淀区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形成了以“三个深入”“三个转变”“三个创新”为主线的“三三三”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行在脚下,开展深入校园、深入社区、深入园区“三个深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

  深入校园,保护“少年的你”。开展“深入校园,保护少年的你”主题活动,结合师生“走进来”与法院工作人员“走出去”,为少年儿童普及法律知识,助力少年儿童保护。开展“法治在心中·走进法院”等活动,邀请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20余名师生、北大附中30余名高中生走进法院参观学习、旁听庭审。走进首师大附小开展“保护少年的你”法治教育授课、走进人大附中分校选修课“生活中的法律”课堂,走进东升实验小学课堂,讲述《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安全法》相关内容。

  深入社区,法官就在身边。深化“双联系、双报到”工作机制,指导司法所、社区的调解工作,继续扩大人民法庭与街道司法所、调解委员会在诉源治理方面的合作,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尽力满足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群众诉讼需要,必要时为群众进行上门司法服务。试点在社区建立“法官工作站”,进行司法宣传,推广便民服务措施。召开两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代表走进法院,充分听取社区代表意见。

  深入园区,助力企业发展。开展“深入科技园区,助力企业发展”主题活动,深入园区开展巡回审判,调研企业司法需求,及时协助企业完善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贡献司法力量。党组书记、院长邵明艳担任审判长前往中关村软件园开展巡回审判活动,公开审理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多位园区企业代表旁听庭审,为企业发展司法赋能。与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举办“走进科创企业”座谈会,致力建设知产保护“七个平台”。积极参加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牵头举办2021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解读培训会,主动服务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二、暖在心头,进行理念转变、角色转变、场所转变“三个转变”,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优良传统。

  理念转变,将“官本位”意识残留转变为服务意识。针对工作作风“冷硬横推”问题,区法院教育干警转变心态,树立 “我为群众办实事”思想自觉。完善“人和海淀”诉源治理需求响应平台,为诉讼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召开“维护知识产权交易秩序 助力构建诚信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十大知识产权合同典型案例。牵头联合区司法局、律协举办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解读培训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开展“跨域立案”工作,打造高效、便捷、高效的立案机制,减轻群众诉累。

  角色转变,站在当事人角度上思考问题。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区法院进行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角色转变,站在当事人的角色上思考问题,疏通了部分服务便民盲点、堵点。及时反馈12368电话留言,畅通联系法官渠道,进一步完善海淀法院审判和执行联络平台,设置联系法官、提供执行线索、投诉建议功能。建立执行值班电话制度,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开展“热线值班”,安排专人督促留言回复。开通涉民生类案件绿色通道,建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执行款优先发放”的“五优”工作机制。

  场所转变,尽可能便利诉讼群众。王志勇法官用实地走访的方式查实了一批疑难复杂涉诉涉访案件和司法救助案件。大力推动网上立案、网上庭审工作,为诉讼群众节约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开展线上直播、制作普法视频,进行普法宣传,回应群众热烈关心的法律问题,其中《民法典有话说|婚姻存续期间,丈夫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是否有效?》被新华社采用,浏览量达24万。

  三、落在机制,探索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三个创新”,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机制创新。拓展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建立“1+6”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设立 “律师法律援助室”和“大学生法律援助室”,为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截至2021年5月,已有8000余名大学生累计接待当事人12万余人次,有效缓解法律服务供不应求的现实压力。出台《海淀法院关于应用 12368 热线进一步提升联系法官工作质效的实施办法》,不断增强诉讼群众联系法官工作质效。大力推行网上查档机制,设置查询电话,讲解互联网查档方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两区”“三平台”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强保护、大保护格局,探索惩罚性赔偿适用方法,加大知产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发展。创建“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挂牌设立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全方位、立体化打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格局。

  思路开拓、方法创新。在执行程序中首试司法审计,破除被执行的公司规避执行企图;结合执行悬赏和执行保险机制广泛搜集财产线索,利用保险的杠杆效应减少申请人维权成本;与工商银行合作,通过查询其他来源专户和自履专户中缴款人联系方式的形式推动案款清理工作。持续与北京市及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化合作,强化全链条保护。利用闲时开庭,便利当事人诉讼活动。

  路径畅通、科技创新。出台《海淀法院网上立案工作办法》,强化网上立案便民服务成效。加强线上司法确认工作,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指示牌,张贴诉讼流程宣传图,编写发放《当事人申请线上司法确认操作指南》,便利当事人在线完成司法确认,为街道提供“司法确认直通车”服务。大力推广“在线诉讼”工作,做好云法庭、电子送达等在线诉讼流程的宣传和推广,着力推进在线诉讼普及。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技术上实现了“一键上诉”和知产法院建立了畅通运行的“一键上诉”渠道。健全跨域立案机制,协助当事人“异地打官司,家门口立案”,实现 “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


[供稿单位:海淀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