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有点不一样,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两部最重要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了!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按照上级院统一部署,举行“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主题开放日活动暨“我为群众办实事”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主题活动,以“以人民为中心”“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指导原则,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送法进校园机制,在学校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帮助学校成立“童心法治导航员”学生普法队伍,邀请社区干部和家长代表走进检察院开展交流,开展系列法治教育宣传和网络直播,开启检校家社共育未成年人模式,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做细做实,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2021年6月1日早,海淀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潘度文来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为该校颁授“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牌匾,并授予同学们“童心法治导航员”徽章,以开展检校法治教育深度合作,这是海淀区检察院在送法进校园方面的又一项创新。
作为该校法治副校长,潘度文副检察长以《你的成长 法律来守护》为题,为同学们讲解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第三市级指导组赵颖、北京市教委政策研究与法制工作处二级调研员杨俊、海淀区人大代表张永慧、首师大附属玉泉学校校长宋继东和全体师生出席活动。
2021年6月1日9时,来自北下关街道南里社区、皂东社区的社区干部、家长代表20多人走进海淀区检察院,参观了海淀检察院党建工作展、院史展,第七检察部全体干警和社区群众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交流座谈。
海淀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雷表示,家长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近一年半时间里,海淀区检察院干警始终和北下关街道社区同志们在一起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结下了深厚的“抗疫”情!希望未来能够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深入沟通交流,在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联合打造“零犯罪”安全社区,共同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2021年5月30日,第七检察部副主任莫非、检察官刘莎共同在百度律临直播间,为大家带来《彰显司法温度,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直播课,深度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保护内容。
2021年6月1日,第七检察部检察官李思瑶在快手护苗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以法之名,保护少年的你》直播课,全面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六大保护内容。
2021年6月2日晚上,第七检察部检察官李思瑶、检察官助理王敬敬将和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4名社工一起,为海淀寄读学校的同学们,以男女生分堂、互动体验、小组活动的形式,讲授防性侵主题法治课。
“检察官社工双讲师”制度,是海淀区检察院在校园法治教育方面的又一项创新。海淀区检察院根据未成年人犯罪及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的特点,聚焦“防性侵”“防校园欺凌”两个主题,检察官和社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广泛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共同研发三节课程,希望能够在校园法治教育方面更专业、更有趣、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每个家庭最柔软最牵挂人心的部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六大保护,希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个方面共同织起一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海淀区检察院“四叶草”法治副校长团队,经过24年不间断的努力,不断适应法治教育需求,迭代升级法治教育工作,形成“检察+学校+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法治教育四方联动更加专业,开启了检校家社共育未成年人保护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