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怀柔

【我为群众办实事】当"熟面孔"遇到"新角色"——怀柔分局桥梓派出所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工作侧记

本站发表时间:[2021-06-29] 来源:怀柔e警务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1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怀柔公安分局桥梓派出所党支部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等重点工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切入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东莱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区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要求,按照分局党委部署,积极探索创新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工作。

  目前,全所11名党员社区民警已分别兼任11个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辐射联系14个村党组织。随着社区民警参与所在社区(村)参事议事的频次增多,话语权重逐步提升,派出所在服务群众能力、巩固基层政权、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延伸服务,智慧警务发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老张,快点下来吧,就等你啦!”5月13日一大早,家住茶坞铁路小区的80多岁独居老人张大爷,刚刚在煤气炉子上煮了一锅他最爱吃的花生米,经常在一起遛弯儿的几位老伙计就在楼下叫上了。“来喽,马上就来!”张大爷合计着遛弯儿就是一小会儿的事,他便拧小了炉火,兴冲冲地下楼走了。

  哪知道,张大爷一帮人聊起来就上了瘾,早把家里那锅花生米忘得一干二净。幸亏巡视的楼门长闻着焦糊味,喊来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社区民警宋春秀。宋春秀随即喊回了张大爷。这时,炉火虽已被浇灭,但屋里仍有一股浓浓的煤气味。张大爷吓出一身冷汗,拽着宋春秀和楼门长的手是谢了又谢!

  茶坞铁路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多是铁路系统职工,因为年轻人在几千里铁路沿线工作,所以常在小区活动的多半是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的家人。

  宋春秀针对茶坞铁路小区设施老旧,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的现状,从关注辖区居民生活入手,强化运用科技手段化解矛盾。他多次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争取多方支持,在小区大门、居民楼各单元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人员刷卡进入、登记车辆凭牌号进入,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社区管理的难题。同时,建立社区楼门安全管理“网格员”队伍,一楼门一“网格员”,随时关注居民安全需求。宋春秀介绍说:“借助智慧小区系统辅助功能,我们对小区内11名独居老人信息进行了特殊标注。如果连续3天以上门禁系统没有老人出入信息,‘网格员’会在第一时间入户走访,确保安全。”

  近年来,桥梓派出所怀问计于民之心,行施策为民之举,大力开展民警述职述廉、座谈会、走访调查等活动,根据社会治安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以建设“平安村居”为抓手,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派出所的社区副书记们还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主动加入辖区社区业主的微信群,延伸服务,切实将工作触角从地面扩展到云端,全力打造社区“微警务”宣传阵地。社区民警孟凡栋在辖区“口头村户主微信群”中主动亮明身份,定期发布安全提示,传授自防技能,持续加强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提高群众自防能力,口头村实现了连续5年零发案。

  警民联手,动态管理升级,打造“安全阀门”

  4月9日15时许,聋哑女子赵某来到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设在桥梓镇的网点办理汇款业务。银行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后,发现赵某描述不清转账对象及用途,疑似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通报桥梓派出所。

  民警迅速赶来,考虑到赵某存在语言交流困难,民警在安抚其紧张情绪的同时,借助纸笔,一问一答与她进行沟通。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劝解,民警取得了赵某信任,她也意识到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在这起典型案例中,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为“防诈”筑牢了第一道安全关,民警的快速反应为“反诈”织就了第二层防护网。目前,在桥梓镇辖区,全社会参与、多手段应用、全方位覆盖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工作模式已初见成效,警民联手共同开展快速接警止付、劝阻工作,努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2020年以来,桥梓派出所探索新形势下创新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氛围。全所社区民警牢牢守住安全这一底线,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坚持在服务中促管理、在管理中保安全。

  辖区前桥梓、后桥梓两个村地处桥梓镇中心区,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社区民警柴健结合村庄特点,建立“一建、两抓、三防”管理机制,全力确保辖区安全。“一建”即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组织牵动作用,组建起一支以治安积极分子、企事业单位保安、物业管理人员、物流寄递从业人员等为骨干的群防群治队伍。2020年发现上报各类线索9条,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2人,成为了平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两抓”即抓好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针对出租房屋采取等级综合评定、分类管理,督促房主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租住人员的管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三防”即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事故和社区发案。通过发放宣传品,推行“全民反诈APP”,组织群众参与拍摄防电诈宣传短片等方式,促使辖区电诈案件发案同比下降67%;全年检查“六小”门店680余家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00余处,形成了公安主责发现、镇村落实整改,双向推动全面发力的安全监管格局;持续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进学校、进单位、进场所、进家庭、进社区宣传活动,不断完善村级物技防设施建设,最大程度挤压社区发案空间。

  联调共建,议事治理发声,助力“平安桥梓”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桥梓派出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第一推手作用,完善镇综治办、派出所、各村治保会“三级联动”机制,以及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共管”的“三三协作”机制,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同时,坚持走群众路线,社区民警主动强化社区议事治理能力,立足实际,向前一步,设身处地帮群众解决问题,在服务中促进管理。

  2020年9月底的一天,一渡河村一家村民在自家的板栗山林里和几个在镇上务工的妇女发生了纠纷。民警赶到现场后,村民指责对方拖儿带女来偷板栗,那几个妇女辩解说这里的板栗已经采摘过了,她们只是来捡拾剩下的板栗,双方各执一词,争吵不休。

  一渡河村山地林业经济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秋季经常发生路人采摘、捡拾路边板栗和大枣的情况,由此引发了许多纠纷。每到秋收时节,社区民警刘冀伟把“下社区”变为“在社区”,几乎天天都扎在村里,组织村里利用广播对游客和路人进行提示,在易发生纠纷路段拉横幅、架篱笆,减少游客采摘、捡拾情况发生,使110警情大幅下降。同时,为了帮助农民增收,他积极为村民想办法、找销路,引导村民在微信朋友圈打广告,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做直销,扩大销路、增加收入。有了社区民警如此周全的帮助,前面提到的那起纠纷解决起来,难度自然降低了很多,事后双方也都认同处理结果。

  社区民警付海波针对平义分社区民俗接待管理中的空白点,认真分析原因,实地摸排情况,提出了用智能系统管理民俗户的初步构想,桥梓派出所在分局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研发了民俗户管理系统,实现对客人网上下单、信息登记、离店提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延伸服务暖人心,精度管理显真情。现如今,这11位穿警服的副书记日复一日走在村里、街上,肩上的工作任务以往比增加了不少,但他们都说,当了副书记,老百姓对咱们的称呼没变化,这就叫亲切!当了副书记,老百姓对咱们的印象加深了,这就叫责任!


[供稿单位:怀柔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