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失火引发世界关注,文明损毁无疑是全人类的一场浩劫和灾难,但是我们生活中频发的放火事件也不容小觑。今天,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带您了解一起放火犯罪案件。
【案情回顾】
被告人刘某是一名无业人员,性格孤僻,独来独往,2017年5月期间,刘某因家庭琐事与父母发生矛盾,便心生不满,先后进入其父母所有的两套房屋,持打火机将主卧室内的床单、被子等物点燃后离开,引发火灾,造成价值20余万元的财物损失。经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并提起公诉,法院以放火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四年。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放火罪】等
防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放火罪】【失火罪】等
防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检察官说法】
我国《刑法》规定的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案中,刘某因与家人发生矛盾,连续两次故意实施放火行为,造成财产损失,构成放火罪,应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检察官提示】
1.加强自我约束,增强法律意识。群众要自觉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知识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面对利益纠纷或者产生不满情绪时要冷静、理性加以处理,不能盲目使用非法手段进行情绪宣泄,要明白故意焚烧财物可能涉嫌犯罪、受到法律制裁。
2.倡导家庭和睦,避免矛盾激化。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成员间要互助互爱、互相关心,遇到问题积极沟通,寻求合理途径有效化解自身家庭的矛盾和纠纷。
3.加大普法宣传,预防放火犯罪。相关单位要提高群众对放火罪、失火罪等法律条文的解读,通过举办普法讲座、发放普法手册等形式深化群众对放火的危险性认识,形成全民防火、全民安全的社会共识。
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提醒我们,有些事情,我们来不及等。同时更警示我们,有些“火”,我们玩不起。让我们知法守法,预防放火犯罪,共建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