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高院召开北京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授予门头沟法院殷文辉调解速裁团队为“十佳调解速裁团队”、田裴调解速裁团队为“先进调解速裁团队”、王爱武为“十佳特邀调解员”、孙长龙为“优秀特邀调解员”。
十佳调解速裁团队
殷文辉调解速裁团队
▲殷文辉团队合影
2019年,殷文辉法官团队结案1111件,勇夺门头沟法院民商事结案状元,其中调撤结案1002件,调撤率高达90.18%。
该团队构建出“1+2+2+1”的新型速裁团队模式,即一名法官、两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一名人民调解员,同时采用“一核心,三中心,四轨道”方法运行:员额法官发挥核心作用;由员额法官对人民调解员、两个法官助理组成的三个中心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同步指导,整个调解过程一对一指导、培训、审查、监督,充分调动三个工作中心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化解大量民商事案件;四轨道依据案件难易程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统筹协作,以机制化模式实现审判质量与效率同步齐升。
获评后,殷文辉法官这样说
荣誉属于全体团队成员,作为团队负责人,我将继续全心全意带好徒弟领好路,为门法基业长青贡献力量。
先进调解速裁团队
田裴调解速裁团队
▲田裴团队合影
2019年,田裴法官团队审结案件1100件,结案率达99.8%。该团队致力于以党建为引领,抓队建、促审判,凝心聚力,始终保持高效运转、真情化解纠纷,打造出一支“速度”与“柔情”并存的“铁军队伍”。
田裴法官根据团队成员优势特长进行分工,形成“两级”指导工作模式,使法官助理、书记员各司其职、流畅协作,同时致力于标准化流转案件,倒排案件审理日程,使诉前调解与速裁审判、非诉讼与诉讼机制无缝衔接,保证了法官集中精力于审理疑难复杂案件,进而高质效完成审判任务。该团队建立与辖区乡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会、基层调解组织联动化解纠纷机制,确保案件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推动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实现诉源治理。
获评后,田裴法官这样说
作为一名速裁法官,每个案件都是与当事人的零距离接触,每一份判决和调解都有可能成为当事人日后行为的指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初心,确保正义的天平永不倾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佳特邀调解员
王爱武
▲调解员王爱武
2019年,王爱武受理物业类纠纷案件421件,调解成功331件,受理其他案由纠纷案件304件,调解成功132件,其中出具民事调解书72件,协助审判团队完成送达77件,调解案件涉及标的1107万元。
王爱武从事诉前调解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勤”与“和”。
“勤”:作为一名年近六旬的老同志,在调解岗位上丝毫不示弱,每天奔波于办公室与调解室中间,不是在调解就是在调解的路上或在电话联系当事人,作为一名性格内向的老同志,唯有在调解工作中和交流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时妙语连珠。
“和”:他总说,调解就是为了让双方和和气气的解决问题,家事纠纷讲“和美”,邻里纠纷讲“和睦”,合同纠纷讲“和气生财”,让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的离开调解室。
获评后,调解员王爱武这样说
这次被评十佳特邀调解员,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与各级领导和对应法官、同事的帮助分不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加强学习,积极履职,提高调解办事效率,把工作做的更好。
优秀特邀调解员
孙长龙
▲调解员孙长龙
2019年,孙长龙受理物业类纠纷调解申请349件,调解成功272件;受理其他类型纠纷222件,调解成功107件,调解标的达2520万余元,同年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孙长龙调解工作室”。
孙长龙在调解过程中突出“细”字,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设身处地为申请调解的当事人考虑最便捷方案;讲究“理”字,把法律、政策向当事人讲清楚,使其因明白而接受;擅用“情”字,针对熟人纠纷,抓准感情线索,动之以情,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他的调解得到群众的好评,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门头沟区第二届人才认定大会优秀人才,并被北京市司法局聘请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法律服务团成员。
获评后,调解员孙长龙这样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调解人员,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声咏唱我对调解工作的毅力,但我会用自已独特的方式——用心,弹奏出更多、更美妙的和谐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