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被誉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
在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直接形式。它是为了使法官的法律专业逻辑,不偏离社会的大众生活逻辑太远,使得司法接地气。同时,也是为了使司法能被群众所掌握、理解和接受。是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举措。
人民陪审员在法庭上要干什么?
通常情况下,人民陪审员就坐在法官旁边。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享有同等权利。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获得履职保障等权利。
成为人民陪审员的条件
01
谁能当人民陪审员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年满二十八周岁;
3.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5.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02
谁不能当人民陪审员
1.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2.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3.其他因职务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03
谁不得当人民陪审员
1.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公职的;
3.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4.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5.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6.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司法公信的。
欢迎报名
我们将在8月中旬,通过各社区公告栏、门头沟普法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选任公告,请大家仔细阅读,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网上登记、现场提交材料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