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门头沟法院在前期征求意见建议时,有部分学校向法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的建议。为精准回应各界司法需求,近日,民一庭法官助理商允超来到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开展京法巡回讲堂活动,围绕“遏制校园暴力,建设和谐校园”为大家讲授了一堂法治课。
寓法于剧
影视与现实中校园暴力角色
无论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动漫《哆啦A梦》等热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我们现实校园生活中,每一起校园暴力都会有施暴者、受害者两种角色,有的校园暴力还有有协助者、帮助者和旁观者。
例如,《哆啦A梦》中蛮横的胖虎在校园暴力中扮演着施暴者的角色,而瘦小懦弱的大雄则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胖虎的协助者康夫常常为校园暴力行为摇旗助威,而大雄的帮助者静香和哆啦A梦总在大雄受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
隐秘的角落
看不见的校园冷暴力
除了明显的肢体暴力如踢打、碰撞、推搡、抢夺破坏财物、谩骂等显性暴力之外,校园内还存在着各种“冷暴力”,例如带头造谣、嘲笑、贬低、讥讽、排挤、戏弄、骚扰、孤立他人等行为,这些冷暴力行为有的发生在隐秘的角落而不被人察觉,有的则是借着“开玩笑”“闹着玩”的名义让周围人忽视了行为给受害人带来的危害。
校园冷暴力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老师和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受害者也难以及时获得帮助,而长期的校园冷暴力会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其在校表现和心理健康。
见招拆招
遭遇校园暴力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遭遇校园暴力,要有意识地远离施暴者,大胆揭发暴力行为,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护好自己,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施暴者继续欺凌他人,滑向犯罪的道路。
此外,切忌在遭遇校园暴力后产生报复行为,以暴制暴,避免受害者继续转化为施暴者,扩大校园暴力的范围。
法网恢恢
校园暴力可能产生的各类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严重的校园暴力行为可能引发刑事犯罪。《刑法修正案十一》放宽了追究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要严防青少年触碰刑事犯罪高压线。
行政责任:轻微的校园暴力虽不会触犯刑法,但有可能会产生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民事责任:《民法典》施行,校园暴力行为极易产生民事侵权责任。未成年人虽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是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校园肢体暴力造成人身损害的,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而校园冷暴力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则可能需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