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门头沟

【我为群众办实事】门头沟公安分局推出23条便民利民措施

本站发表时间:[2021-05-26] 来源:平安门头沟微信公众号 作者:

  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 | 门头沟公安分局推出23条便民利民措施

  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新措施,进一步提升公安分局服务便利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公安分局将推出23条便民利民措施:

  1

  出入境大厅坚持实行

  “延迟1小时下班工作法”

  出入境大厅工作时间为上午9时到下午4时30分,中午不休息。在此基础上继续延长下班时间到下午5时30分,安排专人值守,为咨询和取证群众提供便利。

  2

  全面实施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

  按照国家移民局统一政策要求,门头沟分局出入境大厅实施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即内地居民可在出入境大厅窗口申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申办手续与户籍地一致。(具体办理事宜以国家移民局现行政策为准)

  3

  出入境证件办理落实“只跑一次”

  一是提高咨询人员业务水平,要求全面掌握各类出入境业务办理所需材料,落实首问告知和一次告知责任;二是推广网上预约北京市内免费速递,把“只跑一次”落到实处。

  4

  出入境大厅改进老年人办事服务

  一是设立老年人办证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安排专人提供预约、打表、速递等服务,保留现金缴费窗口;三是添加老花镜、速效救心丸等老年人所需物品和药品,为老年人提供便利。

  5

  宣传北京公安出入境微信公众号

  提供内地居民、港澳台居民、外国人预约,提供办证进度、就近办理地点查询,提供中国公民证件、外国人签证、永久居留办理指南等各项服务,让办事中外申请人掌上了解办事政策、办事流程,切实方便申请人。

  6

  出入境大厅提供出入境记录查询服务

  出入境接待大厅为有出入境行为的中国公民(含香港、澳门、台湾居民)提供本人出入境记录查询服务,经核实符合查询条件的,出入境大厅当日可提供《出入境记录查询结果》。

  7

  出入境大厅设立无障碍服务设施

  出入境大厅设立低位服务台及手语智能终端等无障碍服务设施,为因行动不便等其他情况的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8

  启动重点时间节点

  全区中小幼上下学高峰勤务一校一警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重要时间节点,分局按77处校址,启动全区中小幼上下学高峰勤务一校一警工作,同一时段出动77名警力,全力做好上下学安全秩序保障工作。

  9

  增设派出所临时身份证办理窗口

  根据派出所日常办理身份证情况,在大峪、东辛房、城子、潭柘寺、色树坟、斋堂派出所各增加1台临时身份证“一体机”,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方便快捷服务。

  10

  落实改革无需许可活动相关机制

  通过“停止报备程序、改变报告主体、调整报告途径、精简报告内容、实施常态管理”(停止实施无需许可活动组织单位事前持相关材料到公安机关报备等相关程序;报告主体原由活动组织单位报备改变为由活动场地管理单位报告;报告途径调整为由场地管理单位通过网上北京市公安局无需许可活动申报窗口进行填报;网上报告内容精简为举办时间地点、活动组织单位、活动内容、参与人数;公安机关将无需许可活动纳入基层基础工作,实施常态化日常管理,督促指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实现“报告不见面、信息网上走、优化减负担、共同保安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举办活动的积极性,服务首都经济发展。

  11

  落实开通举办群众性大型活动

  网上北京市公安局受理渠道

  实现材料网上受理、网上预审核、网上指导调整完善,网上预审核通过后,申请方邮寄申请材料到审批机关,审批机关将许可文书邮寄到申请人,实现全程零跑动。

  12

  推广保安培训网上课堂

  通过“北京保安手机APP”上的“网络课堂”模块,建立保安员证培训和初、中级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网络课堂”,实现保安员证考试“全流程线上”报名、审核、培训、考试、制证等工作,扩大保安员学习覆盖面,提升学习便捷性,引入网上课堂推动保安培训建设朝信息化、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保安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13

  推广制作保安员智能卡

  推广制作保安员智能卡,集成保安员电子证与工资卡一体化,具有信息登记、工资存储等功能,解决纸质保安员证不易携带、易损坏的缺点。同时,推行保安员资格证及工资卡一体化,为监管机构提供监管抓手,有利于监管。

  14

  复议申请网上接收

  最大限度为申请复议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少跑路,针对行政复议申请及不予立案复议申请,拟开通网上受理申请业务,由群众通过网络途径递交申请,分局法制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及时开展工作,并主动联系申请群众进行答复。

  15

  分局在区政务服务中心

  设立“综合受理”窗口

  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分局“综合受理”窗口,整合治安、刑侦(禁毒)等部门40余个政务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只进一个门,让群众少跑路。

  16

  推广禁毒政务服务事项

  免费办、智能办水平

  在禁毒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的基础上,实现全市易制毒化学品涉业单位免费使用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企业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手机APP登录系统,方便企业“随时随地”办理相关业务,使企业享受到网上办证的及时性、自行打印证件的便捷性,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17

  宣传、推广“全民反诈”APP

  通过宣传、推广,提高群众“全民反诈”APP注册率,依托“全民反诈”APP开展一系列防范非接触类电信诈骗宣传,将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等一批温馨提示推送给全区群众和广大网友,随时随地将典型案例和反诈套路等信息传递给辖区群众,提升群众预防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的能力。同时,更好实现网上诈骗预警、远程报案、证据收集等,使受骗群众少跑路。

  18

  推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信息网络安全审核事项网上办理模块

  办事企业在网上北京市公安局提交审核材料,进行网上审核,出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证明,根据办事企业的需求进行文件寄递,实现事项全程网办。

  19

  推广轻微交通事故远程指导机制

  为保障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少见面、少接触、少等待”,切实降低人员接触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广落实“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警保合作远程易处理中心”,开辟“不见面”处理事故渠道。轻微交通事故中,当事人报警且符合自协商条件的,通过电话或微信视频等远程方式,与当事人实时连线,协助当事人快速固定证据,认定责任,撤离现场;同时由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将网上服务前置到事故处理环节,有条件的实现线上定责、定损、理赔流程一体化。

  20

  推广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

  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或“交管12123”手机APP发放检验标志电子凭证,为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提供申领、下载、出示、应用检验标志电子证照服务,方便群众使用。

  21

  推广“两个教育”互联网学习教育平台

  推广应用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互联网学习教育平台,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交管12123”手机APP两种途径,方便机动车驾驶人参加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22

  推广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制度

  对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事故各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交管12123”手机APP,查询事故处理进度、结果。

  23

  推行电动自行车代办登记机制

  由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代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群众在购买电动自行车的同时完成登记上牌手续,切实减少群众跑动次数。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