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动态】门头沟区检察院“四字诀”加强业务数据监管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院积极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北京市检察工作会议要求,围绕推进“四大检察”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业务数据在检察业务管理中的“牛鼻子”作用,坚持“树、亮、活、准”四字诀,做到检察业务数据通报、分析研判、数据监管常态化、制度化,真正使业务数据成为激励检察官主动作为的“指挥棒”、各部门把脉业务工作的“会诊台”和院党组决策部署的“决策器”。今年1-10月,在全市业务绩效考评中,我院四大检察结构比得分全市第二,办案与监督结构比全市第二,依职权监督结构比全市第四,依申请监督、依移送受理结构比全市第二。
一是把数据“树”起来,“共性表+个性表”推动数据考评具象化。
科学的数据指标体系是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引和方向。我院在认真分析最高检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全市业务绩效考评指标以及各项业务质效指标的基础上,为全体检察官量身绘制两张考评表:一张为检察官的共性质效数据,重点包括检察建议、检察听证、线索移送、司法救助、矛盾化解等主动作为指标;一张为检察官的个性质效指标,重点结合制约本院当前各项检察业务发展的掣肘,明确增优势、强短板的个性化质效数据。通过两张表,使每一名干警对本部门的考评数据、最新的形势要求了然于胸,从而在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进而为各项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确立目标自觉、增强行动自觉。
二是将数据“亮”出来,“月通报+月分析”推动数据通报常态化。
制定本院《检察业务管理通报规定》,实行每月检察业务数据通报制,由我院第七检察部对各检察官办案组主要考评指标数据、排名情况,以及在内部管理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通报分析,提醒业务部门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使业务部门更加清晰自身在全市的定位、当前的短板,更使全体干警明晰下一步提升的方向。今年以来,我院通过召开党组扩大会、检委会扩大会等形式开展月数据通报10次,召开部门专题质效通报分析会4次。如针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内部线索移送、司法救助等数据问题,专门召开第一、第二、第三检察部联席会议,解读相关工作要求,研讨工作衔接。
三是让数据“活”起来,“专题+专项”推动数据分析动态化。
业务数据分析研判是检察业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服务保障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我院在数据通报的基础上,坚持每月、每季度对全院整体数据进行专题分析,采取本院数据与其他基层院数据横向对比、与本院同期数据纵向对比、同类检察官间对比等方式,确定本院的优势数据,分析异常数据,明确自身差距,研判突破路径。今年以来共形成月数据分析7次、季度数据分析5次、提出意见建议10余项。如针对优化“案-件比”,提出将提前介入作为重要抓手,我院与公安机关建立了刑事立案通报机制,保障第一时间引导侦查,提升侦查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案件退查率。今年以来我院“案-件比”在全市最优。同时,我院还加大对部分重点检察工作的专项分析,先后开展了检察建议、捕后判处缓刑案件等专项分析,并以检察管理监督通报的形式通报全院。
四是让数据“准”起来,“提示单+监督通报”推动数据监管制度化。
检察数据的全面、准确、及时是数据研判分析的基石,更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我院把检察数据填录作为一项重要的办案活动,依托流程监控、案卡巡查、数据审核、检务督察等方式,建立了线上监控与线下提示、日常提醒与监督通报相结合的业务督察模式。对每日发现的零散问题,通过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及时发起监控,今年以来,线上发起监控32次。对每周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设计了线下提示单,明确易错点和修正方法,向办案部门进行反馈。目前已针对认罪认罚案件案卡、提前介入案卡、信息公开等问题向业务部门制发综合提示单10次。对每月发现的典型性问题,设计了检察业务通报,向本院党组进行专题汇报后印发各部门,督促各业务部门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目前已下发认罪认罚案件专项等业务通报5期。检察管理监督部门与检务督察部门形成监督合力,定期开展业务联合督察。推行差错通报机制,坚持督察见人见事,对督察中首次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办案人员进行批评提醒,第二次则进行全院通报,同时将案卡填录与干警的业务考评挂钩,有效督促干警及时、规范填录案卡。今年以来,业务数据填报及时,准确性进一步提升,督察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