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密云

生活中的隐形消费陷阱你知道吗?切莫深陷“打折”

本站发表时间:[2020-04-23]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隐形消费陷阱,是指商家在销售商品时通过一些隐形的手段向消费者出售或变相出售消费者并不需要的商品。这种现象在节假日尤为明显,多数商家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这些活动中有些暗藏了隐形的消费陷阱。隐形消费陷阱的种类很多,如商家的“打折”陷阱、“返券”陷阱、“赠送礼品”陷阱等。

  案例再现 

  现在经常能在各大网站上看到一些优惠活动,比如“返券”。张小姐在某网站上购买了一双真皮女鞋,价值420元,返券150元,“返券”的有效期是20天。同时,她又在该网站选了一双150元的鞋,结账时显示:您的优惠券不能使用。张小姐打了客服电话,客服解释:您的优惠券只能购买限定产品,您选的这种鞋不参加此活动。张小姐就在限定的产品中选了一款,活动中此款鞋是买100返20,结账时显示:您购买的产品不再参加“返券”活动。商家解释:用优惠券购买的产品无法再享受打折优惠。

 

 

  法官提醒

  上述案例中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的原则,这是该商家促销产品的手段,表面上看是在搞优惠,其实所谓的“返券”陷阱就是:参加返券活动的产品,消费者必须原价(通常价格较高,没有任何打折)买下,才能得到“返券”。得到“返券”后,只能在限定的产品中使用,而且不能再享受“返券”。对于该商家来说,“返券”能刺激消费者二次消费,达到了该商家多销盈利的目的,而且“返券”能购买的产品大多是滞销品,用高价购买的产品往往比实际价格要高很多。

  案例中该商家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消费者达到其盈利的目的。商家有义务提供给消费者该活动的真实情况,接收消费者和社会组织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对于商家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扰乱市场良好秩序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及时查处,消费者也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普发提示

  对于像一些商家搞优惠的陷阱,首先,消费者应该向该商家问清楚具体的活动方案,这样做就可以不使自己显得被动;其次,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有的产品如果不需要的话,即使不花钱,拿回家也是占地方;最后,提醒大家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做到既不铺张浪费,也不过度苛刻,适度消费。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二十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供稿单位:密云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