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密云法院巨各庄法庭邀请“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常驻心理指导师金芙蓉,联合穆家峪镇司法所、碱厂村委会多方合力调解一起积怨较深的三兄弟析产继承纠纷案,从法、理、情入手,在长达四个小时的细致劝解疏导下,当事人双方解开心结、化干戈为玉帛,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本是一奶同胞的亲手足,为何会对簿公堂呢?
三处院落引发的兄弟官司
张某全、张某军、张某合系亲兄弟,三人父母张某与赵某在穆家峪镇碱厂村南街有三处院落。早在1989年张某全、张某军二人就因借瓦翻建房屋一事产生隔阂,随后在2013年,张某军因张某全将自家院落南侧预留的胡同锁死并堆放杂物构成妨害为由,诉至法院要求清除。至此张某全、张某军兄弟二人长期以来关系不睦、积怨较深,现因老人去世后遗留三处房屋及院落的归属问题产生争议,复又诉至法院,且在庭审中原、被告对房屋翻建由谁出资出力一事竟争得脸红脖子粗,双方各执一词。
一波三折的矛盾纠纷化解路
该案中矛盾根源在于张某全与张某军兄弟俩因房屋发生纠纷,矛盾由来已久、积怨较深。考虑到二人系同胞兄弟,为切实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兄弟间隔阂,最大限度维系亲情,承办法官王晓芳前往碱厂村查勘三处院落的实际情况,并联合镇司法所、村委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双方在法官多番疏导劝说下,当场达成调解协议,确认三兄弟各分得一处院落。谁料兄弟间信赖早已破裂,张某军之妻赵某(诉讼代理人)声称因对昨日调解内容理解错误,于达成调解的第二天向法庭申请撤回原调解协议,期间情绪激烈,执意让法官作出一纸判决。
巧用心理疏导打出温情招式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是当前司法为民在审判效率提升、为民办实事上的重要体现。经过再三考虑,承办法官没有简单的“一判了之”,而是本着修复破损亲情关系,兼顾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影响的基础上,依托密云法院“密之语”心理工作室,邀请常驻心理指导师兼人民陪审员金芙蓉老师为大哥及弟妹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家事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家和万事兴,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家庭关系的和睦能够造福几代人。”金老师以朴实而又接地气的语言,通俗而又易于让人接受的道理,通过背对背、面对面的方式反复耐心地给当事人做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相互体谅。为进一步解开当事人心结,金老师又以自身经历举例,说明家庭关系和睦对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乃至后代人之间的重要意义,是获得健康和幸福的基础。在与双方的反复沟通交谈中,不论是承办法官的用心良苦,还是金老师的温情心理疏导,都让案件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司法的人性化温度,是法院为民办实事的深刻践行。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达成和解,都对法官的辛苦付出、金老师的真情疏导表示感谢。
法官有话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亲兄弟间没有解不开的结。实践中大多数家事纠纷都是起源于一个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兄弟姐妹间因各自堵着一口气,不能换位思考各退一步,导致小矛盾久而久之形成积怨最后对簿公堂,严重破坏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家和万事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切勿因琐事纠纷伤了亲情血脉,少一些针锋相对,多一些互谅互让,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矛盾发生。
今年9月23日,密云法院正式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该工作室旨在通过专业的咨询手段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避免激化矛盾冲突,从心理源头上化解积怨,平复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