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石景山

田江海:莫道岁月晚,奋进正当时!

本站发表时间:[2022-04-13] 来源:北京石景山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者按

  在阜石路169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闪光耀眼的名字,却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没有慷慨的豪言壮语,却有着朴实无华的言行。他们以萤烛之火燃出日月光芒,把着力打造奋发有为的首都优秀法院之路照亮。

  即日起,石景山法院推出“奋发有为石法人”专栏,讲述石法人“身边的榜样”。

  本期,让我们走进民一庭田江海法官的故事。

  提到田江海,年纪稍长的石法人会亲切地称一声老田,而年幼的小石子们则喜欢尊称一句“田老师”。田老师今年六十岁了,再过几天就要退休了,从业25年,从古城南路到阜石路,他见证了石景山法院的变化,也把灼灼年华奉献给了司法事业。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政工干部

  1996年从部队转业入院的田江海,在组织分配下来到了监察室工作,“当时负责的工作还是比较多的,要检查发回的案件、对案件进行登记录入、信访接待、纪检监察教育和处理工作。”军人般的作风和对工作的热爱让他干起活来总是那么精力充沛,“虽然累点,需要经常加班,但组织安排的工作一定得认真完成。”

  1999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征集各基层法院“锦旗里的故事”,以展现基层法官良好形象和感人事迹。任务被分派到了监察室,田江海马上着手开展工作,认真搜集各个业务庭室锦旗背后的故事,撰写36篇先进事迹。为了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上交全部文章并印刷完成,他在院里工作42天没有回家,光是复印机就用坏了好几次,“那时候条件不比现在,整个楼层就一台复印机,机器智能化水平也不高,不能自动排版,现在看起来比较平常A4小册子,那个时候得单页单面印好了,再自行组合排版。”因为日常工作繁忙,写作往往都在下班后进行,晚上困了就用凉水洗洗脸。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精心撰写、排版、印刷的《锦旗里的故事》获得了市高院的充分肯定。

  做有理论、有经验、有情怀的法官

  部队时期的田江海

  进入法院前,田江海曾在部队任过连长带过兵,多年的带教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沟通经验,这为后来开展审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庭后接触的第一个案子是一起离婚案件,财产交割的时候需要我跟着去现场。出发的点儿临近中午,女方提了两个大袋子,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七八个盒饭,这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琢磨着,拎这么多盒饭莫不是女方这边带人来吧。”想到这一层,田江海赶快向院里申请调警令,带着七八个法警一同出发。到了现场一看,不但女方这边带来了一堆人,男方那边也叫来一帮弟兄。在法警的指挥下,两边队伍有序解散,标的物也成功交付。那是田江海第一次办案子,也让他认识到,当法官不仅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有生活经验、沟通技巧;要能读懂法条,更要能读懂人心。

  多年来,随着岗位的调整,田江海审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件,也成功化解很多难啃的案件,“有的甚至拖了7、8年的案子都给解决了,土地权难案也给解决了,田法官真是太厉害了。”法官助理小宋崇拜地说。而说到秘诀,田法官总说“其实也没什么,对于案件一定要先想事情怎么办,再想案件怎么判,真正给当事人想办法、解决问题最重要。”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怀,他将司法为民理念转化在审判事业的探索实践中,多年来,他的案件调解率在庭里总是最高的,甚至很多相关诉讼可以一次性解决,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一位当事人在送给田江海法官的锦旗中写的“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正是对他审判工作的生动诠释。

  生活要有趣有盼,不负心中热爱

  图为田江海在南极

  走下法台的田江海,爱生活、爱运动,健身和旅行是他多年来坚持的爱好。“田老师可是去过‘三极’的人,南极、北极、西藏都让他踏遍了。”助理小韩满眼佩服地为我们介绍。田江海说,“旅游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结识不同的人,我喜欢这种感觉!”

  每天午休时间羽毛球场也总能看到他矫健的身影,“运动可以让我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清醒的头脑,案件逐年增多,可不能在体力上掉队。”尽管已经是一位六十岁的老法官,但他还是那个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最有“精神头”的人。“我有‘强迫症’,今日事、今日毕,现在手头还有三个案子,争取在退休前审理完毕,不给同志们留负担!”

  谈到退休后的生活,田江海兴奋地说道,“我已经向院里申请了,退休后去当特邀调解员,继续老本行!”说这话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斜映在他的脸庞,开怀的笑容、爽朗的声音,仿佛正在谈论的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后记

  35岁入行,50岁成为法官,田老师的司法事业起步并不算早,进程也不算快。一路走来,他经历过挫折、也有过失败,却愈挫愈奋、愈战愈勇。“莫道岁月晚,不蹉跎、不虚度。”是田老师身上的宝贵品质,也是我们在他身上学到的成功秘诀。


[供稿单位:石景山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