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石景山

刘昌昌:持法之利剑 守一方平安

本站发表时间:[2022-04-20] 来源:北京石景山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近日,市委政法委、市委平安北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表彰2017-2020年度平安北京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对全市100个单位、200名个人予以表彰,石景山法院刘昌昌获评“平安北京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刘昌昌,石景山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二级法官,自2014年入院以来,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获评北京法院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北京市“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工作中,他扮演着多种角色,时而是心思缜密、严肃理性的裁判者;时而是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引导者;时而是面向大众、服务群众的普法者,内敛朴实又充满韧劲,实干精进又不乏威严是他身上的良好品质,也是他在多重角色中游刃有余的秘诀。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当好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志之所趋,责之所在。作为刑事法官,刘昌昌深知守护一方平安,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在承办或参与办理的500余件刑事案件中,始终践行“大平安”理念,把工作触角从打击犯罪延伸到维护区域安全稳定各个领域。

  在一起八人盗掘古墓葬案中,公诉机关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由于案件关涉公共利益保护,秉持着“案例来源于实践,是生动具体的法治”,刘昌昌希望在审理案件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案件教育示范作用,让更多的人以案为戒。开庭前,他多次通过提讯不厌其烦地为八名被告人释法说理,引导他们充分认清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审理当天,八名被告人不仅当庭供认罪行、缴纳了民事赔偿,还主动通过媒体渠道向公众赔礼道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7家媒体对案件进行了宣传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法槌握在手里,就该把群众装在心里,刑事法官除了要将犯罪者绳之以法,还要尽可能为案件受害者争取利益,弥合伤痛。”这是刘昌昌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他的工作准则。在审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时,卷宗材料多达300余本,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收案后,刘昌昌细致认真地梳理案卷材料,发现案件被告人吸收的资金高达2.9亿余元,但现有的报案人所投资的钱款远远不及这个数额,两相对比,他断定存在其他受害人没有报案或者证据材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受害群众的合法权益,他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了投资人代表,引导他们通过微信群、QQ群等途径发布信息,尽可能的联系到更多受害人。

  短短10天,他就收到投资人从全国各地寄送的证据材料整整两大箱。面对堆积如山的证据材料,他耐心地下起“绣花功夫”,认真梳理核每一份供述陈述、每一张银行卡、每一次来往款数额,并提炼形成审理材料,最终,受害人由公诉机关最初指控的60余名增加到了150余名,更多受害人的的合法利益得到了保护。结案后,刘昌昌写到,“良知是守好正义的保证,把自己带入当事人的位置,才能更好的理解当事人的诉求。”

  勇担重任、倾力而为

  当好敢啃硬骨头的“实干家”

  2018年,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了,作为专班联络员,他每天面临着材料撰写、数据统计、司法建议跟踪回访、会议协调、档案管理等多项繁杂琐碎的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做牢、做实”,他自创了“消消乐”工作法。每天早晨会将一天的工作事项罗列下来,完成一项便用笔划除一项,一天的工作往往在最后一笔横道中结束。这样的方法让他不仅井井有条的完成了每天的工作,也让他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中找到满满的成就感。

  在做好工作之余,他主动深挖某些案件所暴露出的社会治理堵点漏洞,积极推动法院参与社会治理职能发挥。在一起保健品诈骗案中,他发现涉案被告人总能轻易在医院冒充专家医生,并通过开讲座、现场治疗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销、出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累计诈骗金额高达80余万元。为查明原因,他走访了多家医院,经过充分调研,发现有的医院在场地出租方面存在管理漏洞,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多次在医院外租场地行骗,受害人出于对医院的信任屡次上当。

  为此,他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送了司法建议,提出了医院出租场地所存在的“四大问题”和“三点建议”,建议发出后,受到市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并据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这封司法建议在当年获评“北京市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二等奖。

  激浊扬清、以案普法

  当好传播法治声音的“排头兵”

  作为刑事法官,刘昌昌深知未成年安全保护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想让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更加安全健康,“功夫要下在庭外”。为此,他主动申请担任辖区法治副校长,积极参与校园普法工作。考虑到受众对象是未成年人,授课中,他多采用普法短视频、案例教学、问答讨论等形式进行授课,这种将生动充实的法律知识和寓教于乐的授课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刘法官的法治课堂总能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2021年,在一次校园调研中,刘昌昌和同事们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因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多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回到院里,他和同事们主动向庭里汇报了调研情况,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庭里的充分的重视,经过认真研判,刑庭决定开展“护苗2021”专项行动,他们在辖区中学探索建立了“护苗”工作站,从法律角度帮助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助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协作的“护苗”工作格局。工作站建立后,刘昌昌先后为500余名师生讲授法治课,因为讲的生动有趣、干货多,每次原本半小时的课程都会被学生们要求讲一个多小时,学生们都笑着称他“被拖堂老师”。学习和家长们反馈,法治课彻底改变了十余名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认知,他们主动摆脱不良网络信息,不再沉迷网络游戏,原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刑事法官既要持稳斩奸除恶的利剑,也要体察弱势群体的冷暖,把群众放在心坎儿上,工作才能做到群众心坎儿上。心怀温度,笃定前行,刘昌昌法官用一言一行书写着一名新时代青年刑事法官的奋进之路。


[供稿单位:石景山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