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顺义

【我为群众办实事 】贴心服务暖人心

本站发表时间:[2021-05-12] 来源:顺义普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顺义区司法局深入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以来
  司法行政人立足岗位,勇于担当
  获得了当事人的充分肯定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
  分享一下三面锦旗的故事
  法律援助 守护弱势群体的维权之路
  董某,系重度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自幼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其一直随母亲居住在外婆家,家庭比较困难,只能依靠民政部门发放的伤残津贴维持日常生活。2018年09月10日和2020年7月14日,董某及其母亲先后两次与其父亲发生财产所有权纠纷和排除妨害纠纷,因生活所迫,董某的母亲代为申请法律援助,准备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顺义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后,多次沟通核实,因情况特殊,采取缩短流程、主动取证等服务方式,并先后两次安排援助律师为其代理诉讼,两次均胜诉,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当事人感受到法治温暖的力量。当事人及全家为了表示感谢之情,于2021年04月10日中午从朝阳区专程赶到顺义区,为法援中心赠予一面锦旗。
  几年来,顺义区法律援助中心本着“助残扶弱,法援惠民”的宗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工作特点,整合资源、开拓创新,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适当降低门槛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社区矫正 用温暖感化服刑人员
  4月23日,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手书一封感谢信并将一面写有“知民心解民忧 为群众办实事”的锦旗送至牛栏山镇司法所,以表达感激之情。
  原来,张某在牛栏山镇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平时靠收废品维持生计。前段时间,肾结石发作,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懂就医流程,也不会应用网络及预约挂号等操作,再加上经济拮据又没有北京医保,所以只能躺在出租屋内的小床上,佝偻着忍着痛翻来覆去。司法所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从网上查找病情资料,又帮助他查找医院,联系就医。最后,还为其申请临时救助金。直至张某病情康复,司法所对其进行了全程的陪同帮助。康复后的张某,又在司法所的政策讲解下,接受了新冠疫苗的接种。张某佝偻着的身躯挺值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身上充满了正能量,正如他在感谢信中说道:“感谢牛栏山镇政府、感谢司法所,我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对张某的教育帮扶只是牛栏山镇司法所落实司法行政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牛栏山镇司法所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民忧、纾民愁,确保将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果。
  普法宣传 我们都是同路人
  4月28日上午,顺义区举办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主题的法治文化走基层启动仪式暨法治宣传进万家文艺汇演。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本次演出的10个法治节目均来自于各村居的普法志愿者们自编自演自导。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为了演出效果,普法志愿者们早晨7:00就赶到现场进行彩排,演出完毕已经是中午时分,看着普法志愿者们疲惫的身影,副局长郑国栋用私家车主动担负起送演员返程的任务,自己却没能吃上午饭。演员们非常感激,为他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廉洁奉公 一心为民”。
  今年以来,顺义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居、进万家、进企业活动,提升普法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无论是司法行政工作者还是普法志愿者,都是推进全民守法路上的同路人。


[供稿单位:顺义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