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义区双丰街道马坡二区居委会通过拨打12368热线,向顺义法院发起普法宣传诉求。收到工单后,顺义法院按照订单式、定制化精准普法要求,由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朱建娜带领团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马坡二区,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模拟法庭进社区活动。
社区居民亲身体验、现场观看“模拟法庭”,零距离参与庭审过程,深入了解诉讼技巧与审判程序。
一场官司究竟怎么打
双方围绕哪些“争议”唇枪舌战
居民收获了哪些法律知识
此次模拟法庭根据一起真实的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纠纷案改编。原告张一系某小区的业主,某日,张一途经小区2号楼时被李三租住的房屋窗檐所脱落的墙体砸中并受伤,故张一将该小区物业公司、涉案房屋的租户李三及房主赵四起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赔偿各项损失。
模拟审判台
庭审现场,案件由法官朱建娜独任审理,法庭记录由书记员尹彤馨担任,原告、被告、委托代理人等法庭诉讼角色均由区政府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饰演。
案件以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纠纷为主线,向大家演示了一场生动形象的诉讼过程。整个庭审过程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阶段,直观地向大家展示了司法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
模拟原告
在法庭调查环节,为提高辩论质证的针对性,审判员朱建娜准确地提炼争议焦点,引导原、被告就“原告受伤的事实以及应当由谁承担赔偿责任”和“原告的具体赔偿项目及金额”两大主要部分进行举证质证。
庭上,双方当事人对原告所述的医院诊断结果并无异议,但因涉案窗檐系由租户李三加装,三位被告对赔偿责任的承担各执己见。
模拟被告
被告赵四
作为房东,我对租户李三提供私自安装窗檐的行为并不知情,因此对原告的受伤结果不存在过错,按照《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应由租户李三承担因自身装修、改造导致的损害后果。
被告物业公司
租户李三的加装行为不仅违反了《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的相关约定,且未事先通知我方公司,我方公司并不知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被告李三
加装窗檐事先告知过房东赵四,我对房东赵四与物业公司签订的物业合同并不知情,赔偿责任应由自己、物业公司以及房东赵四共同承担。
审判员朱建娜引导举证质证
审判员朱建娜熟练把握庭审节奏,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引导当事人围绕“具体赔偿项目及金额”展开辩论。原、被告就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11项损失费用逐一结合证据发表质证意见。
模拟法庭结束后,朱建娜法官结合《民法典》最新规定,针对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的主要特点、构成要件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为社区居民进行通俗易懂的详细讲解。社区居民逐渐学习如何区分“脱落”“坠落”“抛掷”等不同加害形态的特点,也对“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等抽象法律概念及其法律责任的划分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民法典》精神在热烈的互动交流中深入人心。
现场还设置了法官答疑环节,社区居民踊跃参与,结合模拟庭审中大家比较困惑的证据证明规则、建筑物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过错的认定标准以及责任承担等实体规范,朱建娜法官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位居民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
法官答疑
最后,为提升12368热线作为响应诉源治理司法需求主渠道的知晓度,朱建娜法官向社区、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响应机制并发放宣传册,引导各部门可通过拔打12368热线,向法院寻求指导调解、普法宣传、协助司法确认等支持工作,充分发挥司法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
法官答疑
此次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营造了深厚的法治氛围,现场居民纷纷表示,“模拟法庭”这种普法形式让枯燥晦涩的法律条文鲜活起来,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广大群众在“情境”中更好地接受法治教育。顺义法院也将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积极响应基层诉源治理需求,真正做到司法为民,源头预防,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