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顺义

【我为群众办实事】司法救助传递温情,助力11位困难群众度过难关

本站发表时间:[2021-07-28] 来源:顺义政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近日,顺义法院综合审判庭历时两天,采取现场办理、上门救助及远程视频等多种方式,集中为11位困难群众顺利办理国家司法救助金领款手续,切实解忧纾困润民心。

  “案子到哪个阶段了告诉老人一声,别让老人等着急”

  司法救助申请人徐某是一位独居老人,2013年在一场交通事故中腰部受伤,几年后,丈夫的意外去世让她再次受到打击,2020年,老人又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

  由于老人行动不便,综合审判庭庭长高蕾上门走访了解情况,走访结束时,老人坚持要送法官下楼,但这短短的几节台阶,于她而言却极为艰难。回程路上,法官再三嘱咐:“咱们案件办理到哪一个阶段了,主动打电话告诉老人一声,别让老人等着急。”

  办理领款手续当天,法官助理通知老人在家等待办理,老人却执意拒绝:“我知道你们忙,要接待好多人、跑好多地方,我自己慢慢挪步过去,一个小时也就到了。”

  为了打消老人心中的顾虑,法官接过电话:“今天天气太热,您就别出来了,您放心,今天不论多晚我们都一定上您家去,给您把领款手续办完!”当天傍晚,审判团队到达老人家中,开门时老人喜笑颜开:“终于等到你们来啦!”

法官助理魏薇上门协助独居老人办理手续

  手续办理完成后,老人长舒一口气,感激道:“我腿脚不好,也没有儿女在身边,正愁怎么去法院呢,你们一次次地上门帮助我办理手续,解决了我心头的一件大事,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

  “这样不行,这事儿还没完……”

  申请人张某与徐某系夫妻,徐某因身患疾病不能工作,每月还要支出高昂的医药费,全家仅靠三亩地和张某打零工生活。一家人原来居住的的土窑房已经没法住人,只好租住在隔壁村的砖窑房里,每年以500斤麦子作为“租金”。两年前,女儿因交通事故去世,张某年初又意外受伤无法工作,唯一的儿子只好放弃外出打工,回家照顾父母生活起居,全家失去了收入来源。

  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法官通过远程视频为夫妻俩办理手续,但砖窑房内没有信号,二人只能到空旷的室外与法官视频,画面和声音断断续续。夫妻俩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够了解,对司法救助政策更是知之甚少,视频另一端的法官十分担心:“这样不行,这事儿还没完,领款手续虽然签字了,但我们还得再听听他们的诉求,看看有没有其他困难需要帮助。”

  法官助理拨通了夫妻俩的电话,得知夫妻俩对案件执行和司法救助政策还有一些疑惑,经过一番释法析理和耐心疏导,夫妻俩终于一展愁容。“法官,谢谢你全力帮助我们,我们不了解法律和政策,听完你们的解释,我们对保护自己的权益更有底气了!”

  “希望你们携手度过生活的难关,加油!”

  申请人张某与妻子在北京以捡废品为生,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张某高位截瘫。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张某正值壮年却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由其年迈的母亲照顾日常生活。手术费、医药费都是向亲戚朋友借来的,家里早已债台高筑,16岁的大儿子被迫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年近七旬的父亲也开始在村里打零工,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

  领款现场,张某妻子前来代为办理手续,法官耐心向其释明决定救助金额及考量因素,并协助核对相关信息,指导其在每份材料上签字、捺印。张某妻子不善言辞,却心怀感激,通过微信表达对顺义法院司法救助工作的由衷感谢。

  “希望这笔钱能够帮助到你们一家人缓解眼前急迫困难,也希望你们携手度过生活的难关,加油!”

  “好的,谢谢您法官,非常感谢您对我们一家老小的照顾和关爱……”

  多一份用心,多一丝希望

  鉴于部分司法救助对象的文化水平偏低、对国家司法救助政策了解较少,顺义法院将司法救助关口前移至案件审理或执行阶段,审判、执行部门加强案件线索排查,主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释明,并将初步审查情况移交司法救助委员会办公室会商,帮助群众正确理解司法救助政策,指导群众备齐申请材料,引导群众提出合理请求,提高沟通效率,让群众跑一次就能提交救助申请。

  针对行动不便、路途遥远等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从询问到领款的全流程办理,对于信息化操作存在障碍的申请人,法官主动上门为其办理领款手续,将困难群众申请司法救助的精力投入和经济成本将至最低,让他们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司法救助金就能发到手中。

  国家司法救助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救助案件中感受到的是法治的阳光和温度,也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民生关怀。下一步,顺义法院将进一步做实做细司法救助工作,彰显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确保将每一笔救助金及时精准地送到最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


[供稿单位:顺义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