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通州

通州区检察院“三转换”构建校园普法新形态

本站发表时间:[2018-10-3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牢牢把握犯罪预防的职能定位,做好职能延伸,积极参与平安校园建设,提升法治校园建设力度和效果。今年以来,通州院积极探索创新法治进校园新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观护模式,通过“三转换”开展10余次法制教育校园巡讲、5次中小学生模拟法庭、4次检察开放日、3次道德与法治教师进检察机关活动,受众十万余学生、百名教师等,开拓校园普法新形态、实现精准保护新效果。

  “单向传播”转换成“多级传播”,“走出去”与“引进来”联动融合。

  突破以往选派业务精英前往校园巡讲的“单向传播”普法模式,破除受众少、覆盖面窄、传播速度慢的弊端,通州院在“检察官-学生”的单向传播基础上,吸收检察开放日的灵活形式,逆向思维“引进来”,将学校教师引进检察机关,形成“检察官-教师-学生”的多级传播模式。通州院先后组织3次与通州区、平谷区、河北省三河市近百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走进检察机关的活动,通过让教师参观检察机关检务中心、未成年人工作室、远程云指挥平台等形式零距离接触司法一线,传递未成年人观护理念,让每一位老师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潜在力量,形成“一次活动影响一批教师,一位教师影响一群学生”的辐射效应,取得良好效果。

  “单向讲授”转换成“多向沟通”,信息流动形成社会合力。

  改进传统的“模板式”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模式,主动应对检察官与学校、家长、孩子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家长支持力弱的状况,针对社会热点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受众年龄层次等,适时增加执法办案中涉及未成年人的常见法律问题、校园欺凌情况、性侵的自我防护等内容,换位思考“变身份”,“单向讲授”变“多向沟通”,检察官成为聆听者、学习者和交流者,与教师、专家、家长、学生充分信息流通,打破检察官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壁垒,促进社会各界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近期,通州院组织了“为强国一代铺就观护之路”未成年人保护座谈会,与幼儿教师、家长、人大代表、高校幼教专业学生、教育专家及新闻媒体人等各界人士开展深入讨论和交流,分享未成年人观护工作理念、聆听教师教育困惑、家长育儿疑虑、专家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和应对校园法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获取教师、家长、专家的支持,助力凝聚社会各界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有效促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向纵深发展。

  “单一宣传”转换成“多点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提高普法质效。

  改变长期以来依托执法办案,以讲课、制作宣传展板、发放法制教育图书等形式开展“单一宣传”的普法模式,破解形式单一、渠道固定、缺乏吸引力的弱势,及时适应多样化、趣味化、现代化的学生学习生活,通州院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平安校园建设的“多点实践”。

  据悉,未来,通州院将继续做好未成年人的“精准”保护,运用专业能力,打造专业机构,通过不断完善法治进校园新方式新形态,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校园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无案例守护副中心平安、健康、绿色的校园环境。


[供稿单位:通州区政法网]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