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物流、快递行业也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迅速扩张,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
入职时,李某代表某快递公司招聘郑某为货车司机,但是发生纠纷后,快递公司却说与李某是合作关系,郑某是李某个人雇佣的员工,与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这让郑某一筹莫展,无奈之下,郑某向区法援中心寻求法律援助。
最终,经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在律师的帮助下,郑某成功拿到了拖欠的工资,权益得到维护。
被炒鱿鱼还成了被告
2017年4月25 日,郑某入职某快递公司,岗位是货车司机,每月工资5000元。入职时,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也没有给郑某缴纳社保。2018年4月5日,公司突然通知郑某不用去上班了,并且拒绝支付任何补偿金。
2018年5月30日,郑某向通州区劳动人事争议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双方于2017 年4月25日至2018年4月5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55000元,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10000元。
2018年7月13日,仲裁委作出裁决,确认公司与郑某在2017年4月25日至2018年4月5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裁决公司支付郑某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51149.43元,驳回郑某的其他仲裁请求。
拿到裁决书后,郑某满心欢喜,本以为事情就结束了,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法院邮寄的传票和《起诉状》。原来,公司不服裁决,已经起诉至法院。这让郑某十分担心,听说农民工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便来到了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法律援助帮讨回欠薪
2018年9月7日,通州区法援中心工作人员接待了郑某。经审查,郑某属于农业户口,并且提交了《工作证明》、《微信聊天截图》、工作服照片等证据,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当天,法援中心为郑某办理了援助手续,并指派北京市诚汇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作为其援助律师。
一审郑某胜诉,公司仍不服,继续上诉。二审开庭后,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公司同意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确认郑某与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至2018年4月5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公司支付郑某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共计4万元整,该款项分期支付,当庭执结1万元,其余3万元在三个月内支付。目前,公司款项已结清,郑某向援助律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