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的爱情遇到疫情……
她选择一身白衣
把一生献给了医疗事业
他选择一身藏蓝
用一生守卫百姓平安
制服不同,情怀却相同
他们组成的医警家庭
注定比平常人家要付出更多
在不分昼夜抗击疫情的日子里
她和他并肩携手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什么是“最美逆行”
这么近,那么远……
照片中的这对医警夫妻,丈夫是通州分局张家湾派出所民警李俊峰,妻子是通州区觅子店卫生院内科医生王翠然,这天李俊峰外出工作正巧路过医院,两人隔着医院的玻璃匆匆见上了一面。
妻子王翠然已经怀孕五个月了,身材瘦弱的她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毫不畏惧,主动扛起了重任,与医院的其他医生一样,毅然坚守在一线。丈夫李俊峰也在疫情查控点连续坚守,都在战“疫”一线的夫妻俩已经有好几天没见面了。
李俊峰隔着玻璃抚摸着妻子怀孕五个多月的肚子,说:“你看你,肯定没好好吃饭,又瘦了……”
“哪瘦了,一顿能吃两碗米饭呢,儿子这两天跟我视频说想家了,你抽空去爸妈那看看他吧。”妻子口中的儿子,刚满4岁,因为疫情期间夫妻俩都没有时间回家,只能暂时让岳父岳母照顾。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他们夫妻二人不仅是感情深厚的亲人,更是并肩战斗的战友。
正如李俊峰给妻子王翠然的微信留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抗击疫情,为爱前行。”
各自坚守,我懂你……
东方欲晓,沉睡的北京还未苏醒,内保支队文保中队队长杨学军已经开启忙碌的一天。
刚接到疫情任务时,支队领导考虑到杨学军岁数偏大,身体状况又太好,建议他留在支队内部做工作指导,把跑现场和沟通的工作留给年轻同志。
但杨学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说正是因为自己是老党员,才更应该冲在第一线,给年轻同志们做榜样。
接受任务以来,杨学军的电话就从未没离开过耳边,常常刚挂断电话,另一个电话就打进来了,去医院对接时,都得带着两块充电宝,随时随地给手机冲着电。
可即便一天打上百通电话,也很少给妻子打一通电话,因为他知道,妻子此刻也同样在忙碌着……
杨学军的妻子是通州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疾控科的一名医生,在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直奋斗在一线,就连家中的女儿都托付给了邻居照料。
夜以继日的工作,抢时间就是在救生命,即便累到快要虚脱,看到又送来新病人,她依然会选择“扛一扛”,等到她脱下三层防护服时,紧紧包裹的白大褂每次都是湿透的。
夫妻二人早已习惯了彼此职业的牺牲与奉献,妻子说:“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冲锋在前是人民警察的使命,如果再来一次,我们夫妻二人还是会这样选择。”
是爱人,也是战友
平日里,他们一个身着警服,一个身着白大褂,他们是夫妻、是爱人,在“抗疫”战场上,他们逆流而上,是朋友、更是战友。
丈夫饶光旭是通州分局玉桥派出所民警,妻子夏冬雪是通州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的药剂师。
疫情以来,他们夫妻二人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饶光旭忙着上门入户排查返京人员疫情,妻子夏冬雪则主动申请到一线担任发热门诊的药剂师。
妻子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发热病人,工作再忙、压力再大都无缘无悔,唯独对孩子感到愧疚,他们的儿子刚满4岁,因为岗位的特殊,只能将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了家中老人……
当问到面对疫情是否害怕时,妻子夏冬雪平静的回答:“刚开始有点紧张,现在已经适应了,我和爱人都深知,‘大家’病好了,我们的‘小家’才能幸福。”
愿与你并肩,相向而行
她是通州分局梨园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宋京晶,是一个13岁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个医生的妻子。
疫情当前,作为户籍民警,每天要与来自各地的群众面对面沟通办理户籍业务,宋京晶没有退缩,依然认真的对待每一位群众。
群众们都说,虽然宋警官戴着口罩,看不到她的脸,却依然能感受到她的亲切。
他的丈夫也没有退缩,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支援,从离家到现在,丈夫只给宋京晶发过一条报平安的微信。
妻子宋京晶说:“我知道他太忙了,我担心他,却不忍心打扰他,但是我理解他的付出,我也是学医的,我的医师资格仍未过期,如果国家需要,我也将主动前往支援。”
齐心抗【疫】
战役还在继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劲
为爱勇敢逆行
我们相信
黑暗过后即是黎明
请你们一定要保重!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