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
新冠肺炎席卷神州大地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
通州分局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支队勇挑重担
迅速打响疫情社区防控阻击战
众多战友夜以继日
战疫情、防风险、保平安
“疫”在、 “我”在
故事一:今夜/落雪无声
凌晨12点钟,刚刚沉静下来的办公室,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新一批名单需要你单位尽快……”警情就是命令,头刚沾上枕头还没来得及缓上口气的基础队队长李南如脱弦的箭一般从床上弹起,第一时间接通电话……
凌晨12点15分,值班组民警、文职已经着装整齐、精神抖擞地坐在电脑前,等待队长李南安排任务。
凌晨12点30分,全体人员已经投入到紧张的核查工作中……拟通知、列表格、导数据,偌大的办公室除了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外,只有墙上钟表发出的嘀嗒声。
凌晨2点,窗外飘来雪落下的声音,窗内七颗为了抗击疫情拼搏在核查一线的心跳声,他们中间有刚刚撤勤回来的队员,有连续加班几天的钢铁战士,有冲在前面的青年突击队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凌晨4点半,全体人员深深吁口气,“搞定!”“兄弟们,辛苦……”南队的话还没有说完,不知谁来了一句,“我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打断了南队的话。“走,咱们睡觉去,天亮继续!”
这样的夜晚只是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支队民警在疫情期间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疫情当前,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做着贡献。
故事二:掉头/斩断乡愁
2020年的春节,本是个仪式感满满的日子。民警王永沛和工作在潞河医院的新婚妻子精心准备了一车爱心满满的礼物,打算回老家过第一个新年!
车子刚刚驶出小区,手机上闪烁着的值班室电话号码,打断了小两口回家的步伐。“疫情当前,全体民警待命!”铁一般的命令,让小两口调转车头,把车厢内送给老人的衣服、送给侄子的玩具、送给哥嫂的礼物一一搬回了家。
疫情面前,医警组成的小俩口毫无怨言、奋不顾身,纷纷投入到抗疫防疫第一线。2月9日,永沛没有像往常一样地坐在办公桌前,那天他“脱岗”了。
他的妻子接诊了一名有接触史的疑似发热患者,为了降低传染风险,永沛在电话那头万分歉意的向支队报告。
“在战‘疫’的关键时刻,在支队全员高负荷工作的重要时期,领导,我很歉疚。虽然近期我不能在办公室工作,但哪里都可以成为我同病毒斗争的战场,您看有什么我能在家干的,随时召唤我,我同支队其他46名同事始终都在!”
永沛是个不善言谈的90后大男孩,他的一番话,瞬间让支队全体民警动容--抗击新冠肺炎,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支队47名民警众志成城,我们都在!
故事三:电话/难报亲恩
民警董洋是个天津小伙儿,虽然现在城际列车从北京到家也不过30分钟的路程,可生病住院的姥姥和妈妈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见过他的身影。除夕他不在,破五他不在,元宵节他也不在……
同事面前,董洋阳光帅气、敢闯敢干,是支队青年突击队的中坚力量。疫情当前,他主动向领导请缨,“我年轻,没结婚,没孩子,我先上……”除夕夜,他坐在电脑桌前;元宵夜,昏暗的办公区内一道颀长的身影,伴随着电脑键盘噼里啪啦的打字声,他还在……
近一个月下来,稍有点婴儿肥的他如被刀削斧刻般,棱角分明,人整整瘦了一圈。领导让他好好休息下,这个天津大男孩红着脸憨厚的说,“我不累,瘦了更帅!”
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工作,只有躺在床上,才能听到他与电话那头家人的通话,“妈,您尽快好起来,告诉姥姥我过几天就去看她……”
故事四:双警/携手战疫
他是支队新任命的副队长,她是分局警务保障处副处长,他俩组成了一对双警家庭。抗击疫情期间,他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奔波在服务保障一线的大后方。
公安队伍中有很多这样的组合,他们既是一同工作、肝胆相照的战友又是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的夫妻。虽在一个单位,却如牛郎织女一般,你在这头,我在那头,隔空相望,互道一声珍重!
在这场战斗中,孙胜杰和爱人李秀芳坚守岗位,只能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年迈的父母。
无数次,女儿含着眼泪拨出那个熟记于心但又经常不通的电话号码,等到的却是“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的提示音。
无数次,他们错过了女儿的生日、六一儿童节、亲子游玩等孩子重要的成长瞬间。
无数次,回到家后,看到的是刚刚睡着的孩子脸上还挂着尚未干掉的泪珠……
这场战“疫”中,我们以铮铮入警誓言为铠甲,逆行而上;待胜利凯旋时,定将对亲人的亏欠弥补“回来”,做回好儿女、好父母。那时,我们举家团圆,一起走过除夕,迎来破五,欢度元宵!
这就是战“疫”故事
他们总是习惯把单位当成家
他们总是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
他们总是把后背交给战友
他们总是选择舍下小家,只为守住“大家”
……
眼下冬雪融化、春回大地
坚信不久的将来
疫情一定能除
阴霾一定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