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于当事人来讲,涉疫矛盾纠纷虽无意发生却仍不期而至;于法院而言,在保证零接触的同时,快速解纷助力企业和个人恢复生产生活迫在眉睫。为此,通州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多元调解与速裁的优势,坚持调解优先,积极引导当事人协商和解,缩短受疫情影响周期,力促案件平稳过渡、纠纷安全化解。
诉前化解有温度,法官助力止干戈
近日,人民调解员苏晓秋收到宋剑涛法官委派调解的一起涉疫情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用于餐饮业经营。疫情爆发后,餐饮行业营业收入骤减,于是李某主动找王某协商减租事宜。但王某将房屋上锁,要求解除合同且拒绝退还押金。无奈,李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返还押金并支付违约金。
调解员首先拨通了原告的电话,电话里怒气冲冲:“说好了减租,我这刚开始营业,被告却单方面反悔,将房屋收回,法院一定不能纵容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被告也不甘示弱:“我同意减租一个月,但接下来的房租原告也没有按期付给我,是原告先违约,还好意思起诉我!”原来双方均认为对方违约在先,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考虑到双方正在气头上,调解员搭建沟通桥梁,用心倾听,耐心劝说,纾解双方情绪。
调解员意识到涉疫情案件性质敏感特殊,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也请宋剑涛法官帮助分析案情,分析证据效力,查询相关法律规定。考虑到双方各有损失,宋法官指导调解员本着“同舟共济,共担风险”的调解思路展开工作。于是,调解员对案件具体情况、法律适用以及疫情防控的大背景进行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王某返还李某房屋押金,李某不再向王某主张违约金。
在法官与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起涉疫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
庭前调解加速度,腾退纷争巧平息
“从我立案到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交接完毕,仅用了13天的时间,谢谢法院!若按被告的要求将房屋恢复原状,恐怕要耗时几个月!”电话那头原告刘某语气里充满感激。
刘某于2016年承租王某房屋用于教育培训,租期5年,房租已交至2020年7月31日。自2020年1月下旬起,受疫情影响,教育培训机构暂停线下课程,刘某承租的房屋无法投入使用,故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退还租金并返还押金。为妥善处理矛盾,宋剑涛法官着手展开调解工作。
“将房屋恢复原状的时间周期过长,一方面影响你再次出租,扩大了你的损失;另一方面恢复原状后你仍需要自行装修处理,加重了你的经济负担。”就这样,宋剑涛法官巧妙劝解被告将该项请求转化为金钱诉求。
法官一方面提醒原告,疫情期间,重新出租周期变长,退租行为势必使被告遭受损失;另一方面示意被告,因原告租赁房屋用途特殊,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没有收入,已严重亏损。从互谅互让的角度出发,促使双方就退还租金的数额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就退还租金数额达成一致后,宋剑涛法官并未草草结案,而是进一步核实双方关于物业费、水电费、燃气费的实际交纳情况,并进行清算,避免纠纷解决不彻底。
最终,双方解除房屋租赁合同,被告退还原告部分租金,原告无需对涉案房屋进行恢复原状。如此,既节省了双方精力,又减轻了各自损失。达成一致意见后,宋剑涛法官督促双方尽快的办理了房屋腾退交接手续。
至此,一起棘手的涉疫情房屋租赁合同纠纷,通过调解方式,仅用13天就得到了一揽子解决。
“云”庭化解减诉累,保障权益减损失
“法官,我收到被告的转账了,太感谢您了。我和丈夫从武汉来京打工,租赁被告的房子,是想把孩子和老人接过来一起住,谁知道遇到疫情,房子没住上,差点连租金也要不回来了。疫情过后,我一定当面谢谢您!” 一名来自湖北的原告向宋剑涛法官打来电话。
这是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原告系湖北籍,于2020年1月初与被告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后疫情爆发,湖北封城,原告无法返京。其多次与被告联系解除合同并退还已交纳押金及租金,但被告认为自己已按原告要求将房屋内配备相应设备,故拒绝退还租金,原告无奈,故通过邮寄立案的方式诉至通州法院。
接到本案的第一时间,宋剑涛法官便联系原被告,通过线上法庭方式,将相隔大千里的双方组织到了“云端”,听取辩诉意见。被告虽对原告无法入住房屋表示理解,同意适当减租,但不同意解除合同,要求原告返京继续使用该房屋。但原告一家人商量,受疫情影响暂不返京,坚持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合同。
“疫情之下,双方应秉持风险共担、责任共负的原则共同渡过难关。原告选择暂不返京,希望被告能够理解。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双方损失,法庭建议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后,被告可抓紧时间继续出租房屋,以求更快降低损失。” 庭审即将结束,宋剑涛法官仍然不愿放弃调解工作,再次向双方强调。
经过宋法官多次耐心的解释,被告最终同意解除合同,退还原告已交纳租金,并承诺于次日向原告转账。几天后,原告寄来了撤诉申请书和被告转账的记录。原告因快速调解结案,及时止损;被告已着手将房屋重新出租事宜,尽力减损,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为尽快妥善解决涉疫情纠纷案件,通州法院为涉疫情案件当事人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解决该类案件,并建立涉疫案件台账,从立案、诉前调解、开庭到审结全程跟踪、记录,加大调解力度,在司法裁判层面全力参与抗疫工作,助力因疫情受影响的企业及个人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