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通州

从“办案能手”到“十佳调解员” 三十五年同一梦 初心未改鬓成秋

本站发表时间:[2020-07-06] 来源:通法信言微信公众号 作者:

  苏晓秋,通州法院特邀调解员。2019年,共计调解成功各类案件912件。

  在工作中,苏晓秋坚持“四心”调解工作法,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能够以法释理,以情释案,甘做百姓解忧人。

  35年前,她是一名学生,报考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法律专业。

  24年前,怀揣着初心与梦想,她进入法院从一名书记员做起,为了成为一名法官,她不停的学习充电。

  22年前,她终以圆梦,成为了一名审判员,刚正不阿,专业审判,落下了严谨细致的“职业病”。

  3年前,她成为了一名“退休法官”,人退心不退,“以新的工作形式,继续从事热爱的法律事业;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继续发光、发热,服务群众!”是她从事调解工作的动力。

  就这样,经过层层选拔,她华丽回归,以一名专业调解员的身份,重返解纷一线,继续承担为百姓排忧解纷的任务和使命。

  她就是2019年北京法院十佳特邀调解员苏晓秋。

  从“调不成就判”到“只能调不能判”

  从事调解工作之前,她是雷厉风行的,人人敬畏的“苏法官”,从事调解工作后,她便成为了和风细雨的“苏老师”,也成了当事人信赖的“知心人”。

  这一天,调解室里,兄妹三人正围着父亲吵的气势汹汹。

  “爸,这房子我们几个都有继承权,可不能把房子都给我哥啊。”年纪稍长的女子说道。

  “对啊,您可不能偏心,这房子必须有我和我姐的份额!”另一女子也补充道。

  原来这是一起遗嘱继承纠纷,父母长期和大儿子一起生活,母亲生前立遗嘱,将房屋自己所有的份额按比例分给兄妹三人,姐妹二人害怕大哥私自将房产转移到自己名下,故诉至法院,双方愈吵愈烈。

  苏晓秋仔细阅读了遗嘱,核实所有继承人的情况后,耐心劝道:“双方冷静一下,仔细听我说,如果你们愿意相信我,我好好给你们分析一下,根据遗嘱和法律规定,房屋应该按照下列比例进行分配……。”

  “等等”突然,老父亲颤巍巍的打断了苏晓秋的话,“苏老师,麻烦您把我的份额也一起给他们分了吧,我真怕等我百年以后,他们再闹一场。”听到这里,苏晓秋鼻子一酸,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于是,她当即决定结合父亲的意见,将问题一揽子解决彻底。最终,通过苏晓秋的耐心解释,兄妹三人同意将房屋按比例进行分配,父亲享有在房屋永久居住的权利。

  事后,她说“若在以前,法庭上他们这样争吵,我只要开庭查清事实就直接判决了。但现在不一样,作为一名调解员,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纠纷化解在调解室里。”

  从“法言法语”到“百姓语言”

  起初,苏晓秋总因“惯性”使用法言法语与当事人沟通,慢慢地,她学会了用当事人能接受的“语言”进行调解工作。

  一天,她接受承办法官委托调解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双方约定被告向原告借款10万元,分36期还清本金及利息,若有一期逾期,便要一次性全部还清。现被告拖欠两期未还款,原告要求被告全部还清,且双倍支付利息。

  “苏老师,我已经将拖欠的两期还上了,而且又提前还了两期给她,您帮我向她解释一下,我真不是故意不还钱。”电话那头传来被告的恳求。

  当苏晓秋再次联系原告才得知,双方本是亲如姐妹的朋友,被告家中突发变故,原告出于信任二话不说向银行贷款10万元借给被告,然而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未按时还钱,伤了原告的心,致使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调解。

  苏晓秋发现,这虽然是一起简单的民间借款纠纷,但却让两个要好的朋友心生嫌隙。于是,她从消除双方的信任危机的角度入手,引导原告回忆被告也曾在其困难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最终,苏晓秋用一句“出门在外,朋友有时就像家人,不仅能相愉相乐,更能在危难时相扶相持”打动了原告,原告接受了调解方案,双方和好如初。

  苏晓秋回忆道:“做了调解员才明白,有时候给双方讲再多的法律条文,也不如唠几句家长里短来的实在。”

  从“线下庭审”到“线上调解”

  随着涉疫矛盾纠纷爆发,尽快为当事人解纷,恢复生产和生活,成为她的新目标。为确保零接触,她快速学习在线调解系统,在“云端”继续着专业化调解工作。

  这是一个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将自有商铺出租给被告用于经营美容养生行业,不想遭遇疫情被迫停业,租金也未能及时交上,因此故诉至法院。

  “停业后,为了交上房租,我将商铺转租出去,谁成想钱没赚到,现在的租户也受损严重,一直没支付我房租,我这也准备起诉呢。”被告委屈的说道。

  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出租人、承租人和次承租人均能平稳度过此次危机,是此次纠纷解决的关键。于是,她主动联系了次承租人,三方通过在线调解系统“见了面”。考虑到三方各有损失,苏晓秋本着“同舟共济,共担风险”的调解思路,对案件具体情况、法律适用以及疫情防控的大背景进行释法明理,最终促成三方达成一致意见,两起纠纷在一起案件中得以快速化解。

  秉持为民解忧的初心和使命,2018年7月以来,苏晓秋成功调解各类民商事案件1100余件,收到锦旗9面,收到感谢信12封。

  她常说:“纠纷就像是绳索上的一个又一个死结,而调解就是用尽各种办法解开这些死结。”从法庭里的裁判者到调解室里的聆听者,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色,但初心未改,默默耕耘,不计得失,她的故事仍在继续……


[供稿单位:通州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