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以来,通州区将青少年作为普法宣传工作重点人群,念好“望闻问切”四字诀,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建设,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精准化、品牌化、制度化。
“望”长远 形成常态化学法机制
1.编制普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七五普法工作伊始,制定《通州区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通州区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
2.健全组织机构,确保普法有序。成立了以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为组长的法治宣传领导小组,各校相应形成由校长、德育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法治课教师组成的法治教育体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促进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3.把握重要节点,责任落地落实。青少年普法责任落实制度化,做到年初有部署,学期有计划,月度有任务,期末有交流,年末有总结。通过年初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学期初下发普法工作计划,将任务细化到月,明确到校。利用学期末“法治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年终召开普法宣传工作总结会,搭建学习借鉴平台,总结成果、查找不足。
“闻”需求 实现法治宣传零距离
1.创新开展“三官八员一律”百场法治讲座进校园活动。紧抓校园青少年普法主阵地,近距离讲好“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社会普法志愿者力量,组织警官、检察官、法官、调解员、卫生员、健康员、交通员、税务员、文化执法员、水政监察员、禁毒员、公益律师深入全区8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利用法治安全宣讲、模拟演练、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点单式”普法。2018-2019年,共计开展200余场法治讲座,内容涵盖宪法、民法、禁毒、预防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等主题,范围辐射到通州全区。
2.举办禁毒小教员培训、青少年法治文艺骨干培训等新亮点活动。2019年7月18日,区司法局、区教委、团区委联合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举办“绿色无毒 健康成长”禁毒培训,通州四中和陆辛庄学校的20名学生作为通州区第一批禁毒宣传小教员到场参加。培训通过主题讲座、模型学习、禁毒教育基地参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毒品的危害,并向学生颁发“通州区第一批禁毒宣传小教员”聘书,指导小教员们做校园中禁毒防毒宣传的火种。2019年10月24日,区司法局、区法学会、区教委联合在仇庄书院举办“副中心青少年法治文艺培训”,通州区渠头小学四年级两个班60多位学生参加。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政法学博士杨蓉老师作“国旗国歌国徽法”主题讲座,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史英潭老先生以文艺为“衣”、法律知识为“里”进行法治相声创作培训。
3.长期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一是专心听宪法,领悟法治精神。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期间,发动全区中小学通过德育课、主题班会、法治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宪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宪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二是用心讲宪法,传播法治故事。2016-2020连续五年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活动,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撰写演讲稿、录制演讲视频并上传的方式,讲述自己对宪法的学习和理解,讲解身边的宪法故事。五年间,全区累计共有10万余名学生参与此活动。三是静心读宪法,发好法治声音。发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读宪法活动,通过诵读、朗读、晨读等多种形式向宪法致敬,体会宪法的庄严与神圣,让宪法精神在学生们的内心萌芽生长。
“问”兴趣 走出普法教育新路子
1.开展青少年寒假网络法律知识竞答活动。2016-2020连续五年,区司法局、区教委、区广电中心、大运通州网联合组织开展青少年寒假网络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借助京通司法、通州教委微信公众号以及融汇副中心app等平台,通过在线答题的形式,实现“小手拉大手”、普法进万家。五年间,围绕“假期与法同行 青春有法护航”、“尊法 学法 守法 争当法治小卫士”等多个主题,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和需求,分组别设置试题考察学生法律知识。活动参与率逐年攀升,2020年达到91.53%,累计受众超过31万人次,已成为通州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品牌活动。
2.开展青少年法治文艺作品征集与法治文艺大赛活动。2016-2020年,区司法局、区教委连续五年联合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收集到法治漫画、法治手抄报等作品125幅,多部作品在全市获得荣誉,近20幅一等奖作品还被刊登在市级校园期刊《法治与校园》杂志。2018年,区司法局、区教委联合组织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法治文艺京城行”通州区青少年法治文艺大赛,经过选拔赛、初赛、复赛和决赛,累计报送歌曲、演讲、相声、小品、快板等青少年法治文艺作品58件,多部作品获得奖项,我区在“北京市青少年法治文艺大赛”中还喜获创作奖一等奖。
3.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通州区注重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通过贯彻法治理念、加强基地建设、突出法治实践,打造特色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一是建成“通州四中”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在硬件建设上,组织28名初高中学生成立“法治小记者活动站”,配备设施建立专门青少年模拟法庭,利用楼道设置法治文化墙。在软件建设上,建设“四个一”完成法治教育框架建构,包括建设一个模拟法庭教室、建设一个法治教育基地、编写一套法治校本教材、每学期雕琢一项经典活动;借助活动载体推动法治教育深入开展,包括编演校园法治情景剧、开展校园法治文艺大赛等;搭建教育网络形成“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格局,包括送法进校园、法治教育延伸到家庭等。二是形成区法院“运河启航”教育宣传品牌。创新“12345”模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个微信订阅号:通过“运河启航”微信订阅号普及未成年人法律知识;两部档案:建立民事案件未成年人关护档案、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帮教档案,关爱未成年人;三封信:分首篇、中篇、尾篇,分别在立案阶段、案件审理阶段、案件审结后发放,提醒父母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四个课堂:设立学生课堂、未成年犯课堂、教师课堂、家长课堂,丰富教育模式;五个阵地:依托未成年人特色法庭开展法庭教育、依托“亲情小屋”开展亲情教育、依托刑事社会观护基地开展社会教育、依托法治共建学校开展学校教育。自2017年7月“运河启航”计划启动以来,区法院与辖区28所学校签订了法治共建协议,先后开展法治讲座、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活动30余次。
“切”要点 壮大高素质法治队伍
1.建设法治副校长队伍。在全区开展聘任“法治副校长”活动,由政治素质高、法律专业知识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法治讲座、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送法进校园”,积极提供“定制式”、“菜单式”校园法治教育服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法治副校长163名,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等共155所,2016-2020年共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619场次,对于提高青少年法治素养起到突出的作用。
2.建设法治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培训,确保全区各中小学均有一名以上持证的法治教育骨干教师。2017年对全区92名《道德与法治》课科任老师进行了100学时以上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覆盖了全区所有中小学;2018年组织开展教师法治素养能力提升培训项目;2019年组织开展依法治校暨法治教师培训项目,连续三年培训受众达到560余人。
3.组织开展法治教师基本能力大赛。2017-2019连续三年组织开展法治教师基本能力大赛,全区300余名老师参与活动,十余名老师获得市级奖项,通州区连续两年被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