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五”普法实施以来,通州区紧紧抓牢“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全区各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实现普法“大合唱”。在此期间,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区域特色的“七五”普法品牌,区法院“运河启航计划”、区检察院“十进百家 千人普法”、区妇联“巾帼维权 送法到家”等工作成效显著。
下面,就请您跟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吧~
运河启航计划
——通州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通州法院刑庭在依法稳妥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同时,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宗旨,积极开展审判延伸工作,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机制。2017年7月,经院党组决定,通州法院正式启动“运河启航”计划,意在启迪和引领未成年人在人生正确的航向顺利前行,谱写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协奏曲,为辖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
运河启航启动仪式
一、“一个微信订阅号”,打造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新载体
通过开通“运河启航”微信订阅号,用更加快捷的方式,将最新的“涉少”时讯传递给广大师生及家长,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运河启航”菜单栏设置了三大栏目,第一个栏目是启航心语,第二个栏目是启航课堂,第三个栏目是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的项目。运河启航计划启动以来,订阅号已发布信息80条,阅读量达万余人次,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安全防护及犯罪预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二部档案”,建立个案帮教追踪制度
二部档案,一部是民事案件未成年人关护档案,一部是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帮教档案。民事案件未成年人关护档案通过记录民事未成年当事人年龄、家庭情况、案由、判决结果等信息,为法官开展后续跟踪回访提供便利,并将具体关护工作整理成册。对于原、被告多次互相提起诉讼的案件,便于法官掌握当事人双方的争议实质及诉讼心理,在诉前制定工作预案,有针对性的进行矛盾化解工作。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帮教档案通过记录未成年被告人罪名、年龄、刑期、缓刑考验期、服刑地点等信息,提示法官及时开展帮教工作,并将相应帮教措施整理成册。借助这两个档案,刑庭为年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缓刑犯举行了成人礼活动,并为家庭困难的未成年民事当事人在各种节点送上关怀。
三、“三封信”,全程开展家事案件诉讼引导
刑庭将诉讼教育引导贯穿于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的始终,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真切、平实的语言,以一名法官的口吻向各个诉讼阶段的家长作出提示。
首篇《致陷入婚姻困境的父母》,向来院提起离婚诉讼的当事人发放,让双方慎重考虑离婚,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中篇《爱心提示》,向家事案件诉讼双方提供,以涉罪未成年人案例为警示,促成父母走以孩子为中心的协商解决途径;尾篇《法官寄语》则是在判决后,劝导双方关注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四、“四个课堂”,实现未成年法治教育对象全覆盖
四个课堂,即是学生课堂、未成年犯课堂、教师课堂、家长课堂。刑庭通过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涉少法律知识。先后为运河中学、理工附中、梨园学校等20余所学校开展法治讲座60余次,覆盖学生万余名;先后为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数百名教师开展法治讲座10次,组织旁听案件20余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30余次;3名法官受聘担任“家长学校”辅导员在互联网为家长解答法律问题。2017年9月,刑庭将未受到刑事处罚的违法未成年人纳入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罪错少年集中法治教育活动。14名少年经历了一场彻底的精神洗礼,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差错并表达了深切的悔恨,最终重新回归校园。疫情期间,刑庭开设“疫情法治小课堂”,定期通过线上方式为副中心中小学校学生送上法治教育课程。
五、“五个阵地”,营造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社会氛围
一是依托未成年人特色法庭开展法庭教育。在刑事案件中,通过庭审过程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编纂《少年英雄》、《漫画法律》(第一辑至第三辑)等教育读物,利用送达、开庭等时机向未成年被告人发放并讲解,鼓励未成年被告人向先进有为少年学习。在民事案件中,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当事人在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庭审中和庭后多次进行教育,引导当事人将子女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是依托亲情小屋开展亲情教育。刑庭开辟专门的亲情小屋“启航驿站”,作为未成年被告人亲情会见、心理辅导及涉少家事案件调解使用,亲情小屋以温馨的布局为未成年人营造相对轻松和缓的交流氛围,引导未成年人弃恶向善。自成立以来,刑庭共开展亲情会见50余次,未成年被告人在亲情感化之下均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示十分悔恨。
三是依托刑事社会观护基地共同开展社会教育。刑庭将两家爱心企业确立为刑事社会观护基地,一方面,为无人监护的未成年缓刑犯及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未成年犯提供工作及住宿,在解决衣食问题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监督帮教;另一方面,依托爱心企业的场地、设备等资源为未成年缓刑犯开展教育活动。
四是依托法制共建学校共同开展学校教育。一方面,走出去,围绕审判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保护以及校园安全等有关问题,及时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请进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通过旁听案件审理、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和威严。截至目前,刑庭已经与辖区27所学校签订了法制共建协议,并通过与学校协商,对12名适用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犯进行了复学安置。
五是依托其他社会机构共同开展家庭教育。通过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45名未成年被告人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家庭情况,深挖犯罪症结,对于其中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心理辅导专家与承办法官共同制定心理康复计划,并将家长也纳入辅导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次分析指导。探索开展亲子关系治疗,对“问题家长”进行集中会诊,14名“问题少年”与家长坦诚交流,加深了情感沟通,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入反思。开展家事案件巡回审判,选取典型案件上门开庭、上门调解,联系街道、村委会、妇联等单位共同开展矛盾化解,促进家庭和谐。
2019年,通州法院“运河启航”计划荣获通州区2019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