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通州

不忘初心 赓续前行——乘风破浪这一年!

本站发表时间:[2021-01-20] 来源:通法信言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为进一步增强新入额法官的职业尊荣感和责任感,深入了解新入额法官的思想动态,近日,北京通州法院召开“不忘初心 赓续前行”入额一周年法官交流座谈会。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如,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静,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石彦孝参加座谈,座谈会由政治部干部组组长梁联林主持。座谈会上,吴可加、何婉如、陶涛、梁睿诗、王楠、徐晶、杨冀承、余海、曹森、邹强等十名2019年入额的法官围绕入额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悟依次进行了发言。

 

 

  吴可加 民事审判二庭四级高级法官,2020年结案342件

  角色的转变带给我满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办案过程中,我时常追问自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员额法官,如何带好自己的审判团队,如何让每一个案件体现公平正义?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对案情研究再深一些、对细节关注再多一些、对问题发现再细一些、对方法寻找再密一些、对得失总结再到位一些。

  紧锣密鼓的庭审,苦口婆心的调解,加班加点赶写判决,是我这一年的工作常态。从旭日东升到华灯初上,一年下来,确实疲惫,但很充实。每当完成一项工作、审结一件案件、化解一个纠纷,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成就。

 

 

 

  何婉如 民事审判三庭一级法官,2020年结案1100件

  积累造就能力。多部门的工作经验和不断的学习积累为现在的审判工作增添了强大的助力。在立案庭的工作,使得我对案件管辖比较敏感,对敏感案件比较谨慎;在执行庭的工作,使得我会更多考量判决的可执行性。

  责任就是动力。法官这个称呼包含了我们职业的尊荣和身份,也更加让我明白自身的责任。案件进展快慢、流程是否高效、结果是否公正、效果能否让双方满意,都是时刻压在我心里的重担,也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

  陶涛 刑事审判庭二级法官,2020年结案181件

  披法袍、执法槌、守正义,入额一年来,怀着对法律的敬仰,对法官职业的热爱,我认真、审慎地对待每一起案件,收获很多。面对疑难、复杂的案件,我不再慌张;主持争锋激烈的庭审,我学会了冷静应对;裁判文书中的释法说理,我也更有信心。从容和淡定的背后,也裹挟着焦虑、压力、疲惫。时间很快,但流动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信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法官,我将继续保持“千岩万壑不辞劳”的初心,勇担“终归大海作波涛”的使命,珍惜时代的厚爱,珍惜正义的资源,满怀信心地迎接充满责任与挑战的未来。

 

 

 

  梁睿诗 民事审判二庭二级法官,2020年结案368件

  2020年第一个关键词是“结案”,本年度我共审理案件432件,结案368件,圆满完成庭里安排的结案任务。审理了通州首例虚拟货币交易案、疫情期间向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供应不合格口罩案等重大敏感案件。第二个关键词是“疫情”,疫情期间,我参与到与工商联开展的“互联共建,助力中小微企业”的活动中,并撰写关于疫情期间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被最高人民法院刊载。第三个关键词是“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应该是商事法官应该坚持的审判理念,商事法官不能生活在象牙塔里,高高在上,而应俯下身子,听听企业的心声,体验人间冷暖。

  王楠 民事审判三庭二级法官,2020年结案2790件

  2020年,我从法官助理正式成为了员额法官。在审判工作方面,我带领我的团队成员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共计2790件。在责任意识方面,我抛弃了从前作为助理的依赖心理,再没有人可以给我检查、给我兜底了,每一个案件、每一份判决,都将由我终身负责,这一年,我真正从心理上“长大了”,“独立了”。在团队管理方面,如何将年纪差距大、性格各异、习惯不同的团队团结起来,合理分工、充分赋能、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我工作的重点。一年来,团队成员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团队氛围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没有任何怨言和抱怨,令我非常自豪。

 

 

 

  徐晶 行政审判庭二级法官,2020年结案93件

  过去一年我整体的感受是发愁和焦虑,发愁的是案子怎么处理、庭审怎么顺利开,焦虑的是团队怎么配合我的审判风格。去年,行政庭案件结构变化比较大,涉市级机关的案子占六成,市级机关的案子比区级机关的处理难度大,一些案子的原告主体资格、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是否具备履责条件、履责是否及时充分都有分歧。另外,庭审难度大,行政案件当事人很多是常年信访诉讼户、身体和情绪状况不好,庭审期间要做大量的工作去安抚当事人情绪,保障庭审进行。我会不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召开小组会,开放性的讨论问题,大家一起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和执行方案,团队运行日渐佳境,我收获了成就和信心。

  杨冀承 宋庄人民法庭二级法官,2020年结案207件

  要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并不容易;成为了一名员额法官,更不容易。能够完全的独立办案, 是一种工作要求,是一份责任,更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信任。法官的工作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学习空间,这不但是一种工作要求,也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让责任感成了我身体里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也增添了信心,提升了成就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积极主动地用责任和使命担负起员额法官的职责,历精于法治,无愧于人民。

 

 

 

  余海 马驹桥人民法庭二级法官,2020年结案282件

  2020年,我立足根本,将完成审判任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始终贯彻“案件质量至上“的工作风格,实现全年无发回与改判的案件,在关注案件数量的基础上,确保了案件的质量。在完成结案任务之余,我重视宣传调研,关注审判经验的积累与传承,撰写的论文在第三十一届学术讨论会中获得全国优秀奖、北京市三等奖;协助庭室承办我院第一期民事沙龙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思维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加强体育锻炼、培育豁达心态。最后,培养担当意识,秉持”功成必定有我“工作热情,勇于接受疑难复杂案件及繁重艰巨任务的磨砺。

  曹森 漷县人民法庭二级法官,2020年结案211件

  入额是身份转换的一小步,人生转换的一大步。从法官助理到法官的转换,不仅仅是身份的改变,称呼的改变,更是责任的改变,人生角色的改变。一年多的时间中,庭审中的我从最初惴惴不安到现在越来越镇定自若,工作中的我从最初的迷惘无措到现在越来越游刃有余。生活中的我从最初的瞻前顾后到现在越来越披荆斩棘,我欣喜看到自己现在这样的变化,我知道我的人生正在发生大的转换。

  一年多以来,我深深体会到一份判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工作的结束,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是绝处逢生的希望,是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也深深认识到法官是用孤独书写世间纷扰,定纷止争的人。

 

 

 

  邹强 台湖人民法庭三级法官,2020年结案205件

  入额之后,我从执行部门转入审判部门,形式上只是部门的调换,工作上却感觉像跨界,原有积累一些经验使不上劲,一些专业知识也发挥不了用途。没有以前的“游刃有余”,处处有些“捉襟见肘”,自己已经是法官,对每个案件都要做出自己的决断。对一个案件的裁判思路不同的法官有时存在多种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见解,让我面临“相信谁”的问题。

  感谢台湖法庭的前辈同仁,在结案压力繁重的情况,仍然耐心细致地解答我的疑问,传授经验,将自己收集总结的一些案件审判文件资料分享给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迅速地适应法庭的工作节奏。

  陈立如院长对大家的发言一一进行了点评并与各位法官亲切地展开交流互动。

 

  陈立如院长对大家提出了“埋头拉车,抬头看路”八个字的期望和要求,埋头拉车,以勤为舟,又快又稳;抬头看路,以思为目,又明又远。

  埋头拉车重方法,既要做到练达,一是精业务,要保持学习的能力,保持成长的心态,要有精湛的业务素养、深厚的法学功底、真诚的办案态度和对人的理解尊重,在审判中弱化矛盾冲突、有效依法维权、和谐解决纠纷;二是善协调,要处理好“上下内外”即与领导、审判团队、其他部门、其他单位和当事人的关系;三是谙社会,司法工作直接体现了国情、世情,法官要主动把握社会的脉搏、社会的主基调、社会的心态;四是强身心,要做一名身心健康、性情豁达、心胸开阔、内心富足、情感充盈、品格善良、善于调适自己并感染他人的法官。

  埋头拉车重方法,又要做到奋斗,要辛勤付出,以奋斗为美。要做通州法院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留下奋斗的身姿。有奋斗才有积累,有奋斗才有未来。生命因积累而厚重,因奋斗而生动。

  抬头看路重方向,既要做到勤思考,思考司法规律,找准规律性的东西下功夫去解决,这样才是真正的接地气,才是真正的符合司法规律;抬头看路重方向,又要做到有情怀,要主动拥抱时代、热爱祖国、回报社会,发扬勤劳吃苦、虚怀若谷、温良恭俭让的优秀民族精神。

 

  座谈会结束后,参会法官纷纷表示,陈立如院长的讲话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增强了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把握时代脉搏、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成为一名党性坚定、品格善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法院法官。


[供稿单位:通州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