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握利矛,精准打击犯罪;他,手握坚盾,毅然守护人民。他们让矛与盾充分融合,一攻一守 一张一弛,默契配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徐辛庄派出所两位副所长的“矛盾”故事……
吹发立断之“矛”
徐辛庄派出所副所长 张宇
张宇,38岁,徐辛庄派出所副所长,主管打击办案工作,派出所工作经历15年。怀着对公安工作的一颗赤诚之心,扎根基层,张宇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警长、副所长。在他的带领下,徐派打击办案队成为摧毁违法犯罪活动吹发立断之“矛”。
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徐辛庄派出所是个“年轻”的所,为什么说它年轻呢?因为所内民警的平均年龄不足32岁,但俗话说年轻是把双刃剑,业务知识不扎实也成为打击工作的短板。
张宇借深入落实执法规范化之机,以案管组工作为抓手,对打击办案民警下了“狠手”。
每日监控警情,叮问每起案件进展;每周召开案件会商会,指导民警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工作;每月进行案件分析,对未结案件进行评查,指导、督促民警工作。
每月两次执法办案培训,剖析侦办案件发现的问题,讲解执法要求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使民警在干中学,提高业务素质;每月一次三级执法考试,检查新警业务知识掌握程度,作为“一人一方”的培训参考。
躬身入局 赓续前行
愚公式业务指导,还体现在张宇对打击办案民警执法过程的细节进行一对一亲传。从侦查手段到审问技巧,倾囊相授。
“细节决定成败,打击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抓人,要有细心、恒心和智心。”张宇将这句话烙在了每个打击办案民警骨子里。在张宇的努力下,年轻民警的业务能力显著提高,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铁打铜铸之“盾”
徐辛庄派出所副所长 赵大光
赵大光,39岁,派出所工作经历4年,主管社区基础工作。从市局前置到基层派出所,赵大光发挥既有的文案工作优势,“光”速熟悉新岗位、新职责,对辖区台账了然于胸,流动人口、出租房、社区基础信息等情况,他都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人称“徐派通”。在他的带领下,徐派的基础防范工作成为铁打铜铸之“盾”。
一双手,把肩抗的责任握紧
徐辛庄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中,有9人是军转干部或者退伍老兵。赵大光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把几位从军营步入警营的老兵“焊”在社区管理的岗位上,把他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肯钻研、不服输的品格优势充分发挥在警察这个“新兵”岗位上,真正做到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赵大光对群众工作了如指掌,因为他经常与社区民警一同沉入社区,与民警共同探讨工作方法。
赵大光分管社区管理工作以来,辖区入室盗发案连续三年下降,辖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颗心,把情感的厚度浸透
基层工作繁杂,为了给民警挤出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赵大光经常主动参与到各种勤务中。
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赵大光坚持主动承担出警任务,他还笑称:“我体格好,抵抗力强!”
赵大光有自己的为警之道,他常说:“无论是在民警岗位,还是身为所领导,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首先要热爱自己这份职业,只有将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融入到民警队伍这个集体之中,才能获取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成为战友们心中的楷模,才能使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矛盾合璧” 违法犯罪无处遁形
“在细节中求突破”,是张宇和赵大光对民警的共同要求。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矛盾合璧”,成为辖区违法犯罪的“天敌”、人民群众的守护神。
在一次检查出租房屋过程中,社区民警发现屋内一名男子正在打电话,见到民警后神色慌张,且将手机和一物品隐蔽地塞入兜口内,民警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表情及动作,立即判断该人存在可疑情况。
进一步查验后,发现该人有诈骗前科,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民警的怀疑,后民警通过大量细致工作,终于查清了嫌疑人利用宗教“做法”冒充“大师”对群众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成功破获“大师”诈骗案。
他们承诺:“我们不能放下“矛盾”,我们还要打造利矛坚盾,守护副中心。”
这就是派出所繁忙而又平常的“矛盾”生活
5+2/白+黑
无论是在打击一线还是在群众身边
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与信念
没有一刻松懈
恰如迎战的利刃与坚盾
互为补充
守护着辖区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