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通州

【我为群众办实事】通州区司法局用“四则运算”书写为民办实事新答卷

本站发表时间:[2021-05-11] 来源:京通司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提升司法为民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通州区司法局精准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着力解决司法领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做足“加法”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构建公共法律服务框架。在实体平台上,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调解、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等功能,实现区、街(乡、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部建成,让群众实现“一站式”解决法律服务需求。在网络平台上,有效整合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资源,完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梨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智能终端机数据库安装调试、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地图开发等工作,推动“掌上办”、“指尖办”。在热线平台上,设置2条“12348”服务热线,组织优秀律师线上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紧扣“减法”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惠民生
  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着力减轻群众负担。北京市潞洲公证处推出便民“大礼包”:推行公益类公证。免费为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免费办理遗体捐献声明书公证,推动贫困、低保、重残等人群民生类公证事项减免收费等;主动参与法治宣传、信访调处、案件化解等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制度。完善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和办证流程,努力拓展线上受理、咨询、预约等公证法律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实现对“驾驶证、学历、学位”三种公证事项的“跨省通办”,为当事人提供标准化、一站式的高效公证法律服务。现已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咨询及受理案件量累计360余件。开设防疫人员绿色通道。对与防疫工作有关的公证事项和工作人员,如医护人员、防疫人员、军人及武警官兵等开通绿色通道,做到专人接待,急事急办,并酌情减免费用;为当事人提供邮寄送达公证书服务,避免过多人员流动和接触。设立“办证难”接待窗口。专门受理解决公证服务中的“疑难杂症”,着力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虚心接受广大群众的投诉举报,广泛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鞭策自身不断提升公证服务水平。
  巧用“乘法” 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
  不断织密织牢“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务网,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充分发挥多平台叠加效应,积极构建“四大体系”,优化法律服务质效,即以区人民调解指导中心为主、行专类调解组织为辅的“一综多专”人民调解工作体系;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全区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点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以潞洲公证处为核心、多点设立公证指引(或受理)室为辅的“一核带动、多点辐射”公证服务工作体系;“一街(乡、镇)一律所、一村(居)一律师”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全区共建成1家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7家街(乡、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541家村(居)级公共法律服务室,4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年均解答法律咨询140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0余件,办理公证2万余件,开展普法宣传近450余场次,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
  善做“除法” 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
  进一步畅通公共法律服务通道,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实体平台和多层次网络服务平台,通过法律服务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线上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供给,实现法律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行政复议接待室率先在行政复议系统开通网上提交行政复议申请,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便民利民的制度优势。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推进“互联网+法律援助”,畅通多元化申请渠道,及时受理申请人从北京市法律服务网、北京掌上“12348”、自助终端等渠道提交的网上申请,提升响应率,让法律援助“触手可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每天有专业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值班,解答群众法律问题、进行维权指引,真正让法律服务跑起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法律难题,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供稿单位:通州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