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北京通州法院执行局将九月设为“阳光执行月”,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困难为出发点,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加大执行力度,深入推进涉民生案件执行活动,让阳光照暖民心。
01涉民生案件执行成效
“阳光执行月”活动开展以来,在全体执行干警的努力下,执行局取得了“一高、一快、一升”三方面成效:
“一高”是涉民生结案数量再攀新高,9月共执结各类涉民生案件855件,占第三季度涉民生结案数的72.6%;
“一快”是快速执结各类涉民生案件,9月涉民生案件平均结案用时64.85天,比前三季度涉民生结案平均用时缩短14.51天;
“一升”是涉民生结案质量明显提升,9月涉民生案件执行到位标的达3800多万元,超过7、8月份涉民生案件执行到位标的总和。
02涉民生案件执行举措
建章立制 开辟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
建立涉民生案件明细台账,逐案登记,实现案件执行过程实时追踪、透明留痕。通过对所有涉民生案件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达到专人专管、精准对接、快速执结效果。重点开设对劳动报酬、“三费”、抚恤金等金钱给付类涉民生案件的绿色通道,实现当日立案、当日移送执行团队、当天启动查询,发现财产立即采取查封、冻结措施。
在毛某申请执行北京某装饰工程公司劳动报酬一案中,被执行人明确表示拒绝履行,承办法官将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并强制扣划其银行账户后,第一时间将案款发放申请人,全案仅用时一周。
专案专管 指定涉民生专项执行团队
为快速回应群众诉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执行的温度与力度,执行局深挖潜力,指定3个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团队。专项团队由执行经验丰富的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担任团队长。在分案阶段建立筛查机制,将涉民生案件予以注明,交由专项团队执行,实现专案专人专管。
2021年9月,3个专项执行团队通过实时查控、纳入失信和限制高消费等多重举措,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高效执结了600余件涉民生案件,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刚柔并济 将释法说理融入强制执行过程
对非金钱类涉民生案件,如腾退房产、排除妨害、行使探视权等行为类案件,根据此类案件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点、争议点,执行局采用“量体裁衣”方式,即梳理案件矛盾涉及法理与情理,制定释法说理预案。
在执行某策划公司腾退厂房一案中,执行局快速出击,仅用时18天高效腾退位于新华西街一会展中心院内4处厂房共计2339平方米,切实解了申请执行人燃眉之急,为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聚力攻坚 执结一批疑难重大涉民生案件
对疑难、复杂金钱给付类涉民生案件,通州法院执行局采取群策群力方式逐一攻克,通过每周案件讨论会,制定执行预案,并协调相关部门配合,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组织统一大规模执行行动,对被执行人形成强大震慑。
在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执行中,执行局根据案件情况提前制定了详实的执行预案,当天共出动20余名名干警,经过四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顺利腾退一处使用面积达七千余平米的100多间酒店用房。整个执行过程井然有序,执行现场平稳可控,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和肯定。
畅通渠道 搭建三座“沟通桥梁”
第一座“沟通桥梁”是开通“北京通州法院执行局”微信服务号。当事人通过此服务号即可查询案件信息,提供执行线索,反馈执行诉求。
第二座“沟通桥梁”是设立“执行接待日”机制。员额法官工作日轮流接待,当事人可根据案件承办人有序来访,当面交流。
第三座“沟通桥梁”是执行“三必谈”机制。所有承办人在收到案件3日内、采取执行措施10日内以及案件结案前,必须与当事人进行谈话,通过“三必谈”保证当事人知悉执行进度,消除误解。
涉民生案件的妥善执结,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州法院执行局将以此次“阳光执行月”专项活动为契机,建立涉民生案件长效机制,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