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通州

解决噪音问题、打通生命通道……桩桩小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本站发表时间:[2022-01-20] 来源:通州区委政法委 作者:北京政法网

“他们那边吃饭的人一多,我们在家里就没法休息了;这楼道里堆满了东西,真的很影响我们出行。”噪声污染、楼道堵塞……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都是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烦心事、揪心事。在北京市通州区委政法委牵头的平安通州建设下,各街道乡镇积极响应,杨庄街道的噪声难题、梨园镇的安全隐患,纷纷得到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小变化,切实增强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饭馆噪音成难题 杨庄街道“牵线”化矛盾

“我母亲上了年纪有心脏病,我也有一些神经衰弱,饭店的排风口整天发出嗡嗡的响声,很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原来,市民张先生家位于通州区杨庄街道李老公庄村小区,沿街一家拉面馆的排风口正对着张先生家窗户。每到午餐、晚餐等就餐高峰时段,排风口不停运转,噪音严重干扰到了居家休息的张先生。张先生对小编说:“我们家里人不仅在客厅看电视听不清声音,由于面馆营业时间长,我们连夜间休息也受到了影响。”

了解到张先生的诉求后,通州区杨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雷海携手区城市办和执法队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入户了解居民诉求。“据国家法律规定,室内噪音标准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杨庄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小编,他们聘请检测机构前往张先生家进行噪音分贝监测,发现张先生家的室内噪音分贝确实超过了规定标准。

了解到张先生的难处后,通州区杨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立即约谈拉面馆负责人,协商解决对策。然而,拉面馆负责人也抛出了自己的难题。“前两年就有居民向我们反映拉面馆噪音过大影响休息,当时我们不仅调整了排风管道的位置,还在排风口安装了消声装置,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大改进了。”拉面馆负责人直言,面馆已经经营多年,经过上次改善,附近住户很少再投诉噪音问题了,张先生家的问题要如何解决,他们也犯了难。

为寻求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通州区杨庄街道工作人员邀请拉面馆老板和市民张先生见面详谈。据了解,这是双方自产生噪音矛盾以来,第一次坐下来面对面地谈诉求。在双方几经辩论无果后,杨庄街道城市办工作人员王轩昂表示,拉面馆的排风管道已经无法更改位置,拉面馆负责人也确实曾在管道口采取了降噪措施,那么能否更换一下解决思路,试着从居民家中安装防护措施来解决问题呢?

最终,在通州区杨庄街道的协调帮助下,拉面馆负责人与张先生达成一致:由拉面馆出资,为张先生家客厅安装一块隔音玻璃,以达到降噪的作用。在安装隔音玻璃的过程中,杨庄街道城市办全程跟进监督追踪,直至安装完毕。目前,隔音玻璃已经装完,张先生家的噪音困扰,终于了结了。

打通生命通道 梨园镇为民消除安全疑虑

“我们这层楼的楼道里堆了好多东西,已经影响了我们日常出行,你们能不能帮忙来看看?”

原来,家住通州区梨园镇久居雅园小区的李女士来电反映,称她居住的单元楼5层楼道里堆积了很多杂物。梨园镇社区工作人员接诉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责成综合行政执法队和群芳一园社区协调处理。经查看,久居雅园小区单元楼5层楼道内确实堆放了很多白菜。

经过调查了结,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堆放白菜的是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近日刚来到北京方便照顾子女日常生活,由于两位老人个人生活习惯的原因,误将楼道当成了自个儿家的院子,才将白菜都堆放在了楼道。

“虽然楼道属于公共空间,很多业主习惯将废旧的杂物堆放在楼道中,但楼道的空间本身就不大,这些杂物又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楼道的通行。而且小区楼道是公共消防通道,将杂物堆放在楼道内,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起初,老两口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工作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解说,老两口才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楼道堆物所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

考虑到两位老人年岁已大,子女正在上班不在身边,最终,在通州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社区、物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不一会儿的功夫,大家伙就帮老人们把白菜搬到了家中阳台上。

“从接到诉求到将问题解决,只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感谢你们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李女士为工作人员高效的办事效率竖起了大拇指。

未来,在通州区委政法委和各街道的通力合作下,通州区下属的各个社区将继续坚持以“接诉即办”为抓手,以建设“平安通州”为目标,以保障“居民幸福”为目的,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副中心贡献坚实的力量。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