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墙意识”?用北京市西城区综治办干部的话说,就是“对党要绝对忠诚,对工作要有责任担当精神,对待平安事业要有首善意识。”
近年来,西城区各级政府加大社会综治和服务管理投入,以“保障到位、推动有力”为方向,进行科技、群众两手抓:一抓科技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科学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二抓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各行各界群众参与到治安防范中来,全国闻名的“西城大妈”品牌就是西城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缩写。
科技信息化打造“智慧西城”
西城区早在几年前就在15个街道、261个社区,整合构建1541个网格,按照“基础力量一员一格,专业力量一员多格,响应力量一格多员”的要求配备人员力量;基层建立“处级领导包片、科级领导包社区、科员包网格”的“三包”工作机制,实现了“资源力量整合在基层、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在基层”的工作目标。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西城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新手段,通过数据的不断汇聚和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从过去的“前响应”向“自响应”方向迈进。平台升级后,社区居民、街道工作人员、志愿者都可以通过手机端的随手拍,上传环境和安全问题,对背街小巷环境的治理,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的创建。
目前,西城区在金融街等重点区域率先实现人流预警、人脸识别、高清摄像等智能化管理全覆盖,确保城市运行智能安全。建成重点区域监测系统和防控系统,汛情采集、险情派发和汛情快报生成的数据共享。
西城区还将辖区内所有的平房都按照实景进行了数据录入,从而搭建起“3D院落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度。
西城区还深化大数据警务,打造综合研判合成作战平台;构建移动警务体系,引入移动终端、人脸识别、电子围栏、人流监测等信息化手段,提升警务实战水平。
“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必将成为西城区,乃至全国平安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成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新支点。
平安志愿服务新领域——“西城大妈+”
在治安防控、提供案件线索方面,身为北京的四大“神秘组织”的西城大妈屡建奇功。截至2016年底,“西城大妈”实名注册平安志愿者已达78035人。他们身兼数职,在社区管理、治安巡逻、提供破案线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公安部门通过“西城大妈”协助警方拘留犯罪嫌疑人1425名。
目前,西城区全方位探索“西城大妈+”模式,包括+环保、+食药、+交通、+国安、+消防、+禁毒等模式。
西城区的科技信息化也为西城大妈插上互联网高科技的翅膀,颠覆传统治安志愿服务。他们建立线上“三微一端”模式(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线下“四分法”服务管理(分级管理、分层组织、分类培育、分别培训),全方面对城区进行治安、社区管理。
“安居乐业,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向往,更是西城区政法综治工作的目标和动力。西城区坚持走“群众路线”,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城市管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管理治安,各方面提升了公众安全感和人民满意度,为我国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